《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宫诸故人》
时间: 2025-01-10 18:11: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黜官自西掖,待罪临下阳。
空积犬马恋,岂思鹓鹭行。
素多江湖意,偶佐山水乡。
满院池月静,卷帘溪雨凉。
轩窗竹翠湿,案牍荷花香。
白鸟上衣桁,青苔生笔床。
数公不可见,一别尽相忘。
敢恨青琐客,无情华省郎。
早年迷进退,晚节悟行藏。
他日能相访,嵩南旧草堂。
白话文翻译
我被贬官来到西虢的官舍,待罪在阳光下。
心中空余对犬马的留恋,怎能想到鹓鹭那样的高飞?
我素来多有江湖情怀,偶尔也会助兴于山水之乡。
满院的池水在月光下静谧,卷起帘子听溪水的雨声凉爽。
窗前的竹子因为湿润而青翠,案上的荷花散发着香气。
白鸟栖息在屋檐上,青苔在我的书桌上生长。
你们都不可见,一别之后尽已相忘。
我敢恨那些青琐的客人,无情的华省郎。
早年我迷惘于进退,晚年才明白了行藏之道。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相访,重聚于嵩南的旧草堂。
注释
- 黜官:被贬职。
- 西掖:指西虢地区,可能是岑参被贬去的地方。
- 鹓鹭:一种象征高洁的鸟,表示理想。
- 江湖意:对江湖生活的向往。
- 青琐:可能指的是一些小的、无趣的客人。
- 华省郎:指那些在华省任职的官员。
- 行藏:指行事与潜藏,隐喻处世之道。
- 嵩南旧草堂:岑参曾在嵩南有过的居所,象征友情与归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常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豪情壮志。岑参一生经历多次贬官,诗作中常流露出对故友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岑参被贬至西虢的时期,诗人心中满怀忧伤与不平,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岑参寄托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友谊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诗的开头,岑参以“黜官自西掖”引入,直接交代了贬职的背景,接着以“待罪临下阳”表达了自己身处困境的无奈。诗中提到的“空积犬马恋,岂思鹓鹭行”展现了诗人被贬后内心的矛盾,既有对平凡生活的留恋,又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岑参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如“满院池月静,卷帘溪雨凉”,表现了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内心宁静与淡然。此外,诗人对友人的思念通过“数公不可见,一别尽相忘”得到强调,表达了他对那些曾经相知的人的遗憾与失落。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既有自然的清新,又有内心的沉重,展示了岑参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深刻的情感基调和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黜官自西掖,待罪临下阳。
表达被贬职的事实,诗人心情沉重。 - 空积犬马恋,岂思鹓鹭行。
内心的矛盾与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 素多江湖意,偶佐山水乡。
向往自由生活,偶尔的自然美好。 - 满院池月静,卷帘溪雨凉。
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夜晚景象。 - 轩窗竹翠湿,案牍荷花香。
描述自然环境的清新舒适。 - 白鸟上衣桁,青苔生笔床。
细腻的描写,反映诗人的生活状态。 - 数公不可见,一别尽相忘。
朋友间的隔阂与时间的无情。 - 敢恨青琐客,无情华省郎。
对于无情官场的失望与愤怒。 - 早年迷进退,晚节悟行藏。
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与成长。 - 他日能相访,嵩南旧草堂。
表达对未来重聚的美好期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满院池月静,卷帘溪雨凉”,对称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白鸟上衣桁”,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比喻:鹓鹭作为理想的象征,表达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着对友人的思念、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历程的感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岑参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望,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犬马:象征平凡与世俗的生活。
- 鹓鹭:象征理想与高洁。
- 池月:宁静与思考的象征。
- 溪雨:自然的清新与心情的舒缓。
- 竹翠:生命力与希望的象征。
- 荷花:纯洁与美好的象征。
- 青苔:岁月的沉淀与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被贬至哪里?
- A. 东边
- B. 西虢
- C. 南方
-
诗中提到的“鹓鹭”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理想生活
- C. 低贱
-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
- A. 忘却
- B. 思念
- C. 恨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岑参的《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和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岑参更侧重于个人的境遇与对友人的思念,而王维则展现了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两者在情感表现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为深沉,后者则更为恬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