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时间: 2025-01-10 18:12: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门金锁平旦开,
城头日出使车回。
青门柳枝正堪折,
路傍一日几人别。
东出青门路不穷,
驿楼官树灞陵东。
花扑征衣看似绣,
云随去马色疑骢。
胡姬酒垆日未午,
丝绳玉缸酒如乳。
灞头落花没马蹄,
昨夜微雨花成泥。
黄鹂翅湿飞转低,
关东尺书醉懒题。
须臾望君不可见,
扬鞭飞鞚疾如箭。
借问使乎何时来,
莫作东飞伯劳西飞燕。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时分,青门的金锁打开,
城头的日出让归车回到家中。
青门的柳枝正好可以折下,
路边的一天中又有多少人分别呢?
向东走出青门的路是无尽的,
驿楼和官树在灞陵的东边。
花瓣扑在征服者的衣服上,看起来就像绣花,
云彩随着马车的去向,颜色像怀疑的骏马。
胡姬在酒垆里,阳光还未到中午,
丝绳和玉缸里的酒像白乳一样丰盈。
在灞头,落花已经被马蹄覆盖,
昨夜的细雨让花瓣变成了泥。
黄鹂的翅膀被雨淋湿,飞得低低的,
关东的信笺醉得懒得题写。
片刻间希望见到你却无法相见,
扬鞭飞驰,马蹄如箭般快速。
请问你何时才能来,
不要像东飞的伯劳、西飞的燕子那样匆匆离去。
注释
- 青门:指的是长安的一道城门,象征着离别与归途。
- 金锁:形象地描绘了城门的华丽与庄重。
- 征衣:征战时的衣服,象征着离别的征人。
- 胡姬:指的是异族女子,常与酒色相联。
典故解析
“伯劳”和“西飞燕”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归去与离别,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岑参,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绘军事生活和边疆风光,其诗风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是岑参送别东台张判官时所作,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美好祝愿,结合了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是一首送别诗,整首诗通过清晨的景象、柳枝的柔美、酒酒的丰盈,以及离别时的忧伤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中反复出现的青门,既是地理上的一处标志,也是情感上的寄托,象征着离别与归来的期望。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岑参使用了细腻而生动的语言,比如“花扑征衣看似绣”,通过视觉的细节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情绪。诗中还运用了一些对比和反衬的手法,例如胡姬酒垆的热闹与黄鹂翅湿的低沉,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突显了离别的悲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言辞优美,既有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又有对未来的期许,让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人情味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青门金锁平旦开:描绘清晨的宁静与美丽。
- 城头日出使车回:日出的光辉照射,映衬归家的喜悦。
- 青门柳枝正堪折:柳枝的柔美,象征着离别的情绪。
- 路傍一日几人别:人们的离别,增添了诗的沉重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花扑征衣看似绣”,通过比喻手法将自然与人事结合,展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 拟人:诗中“黄鹂翅湿飞转低”,赋予物象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祝福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青门:离别与归来的象征。
- 柳枝:柔美与依依惜别。
- 花瓣:易逝的美好,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青门歌是送给谁的? A. 张判官
B. 李白
C. 王维 -
诗中“胡姬酒垆”指的是: A. 酒的丰盈
B. 胡人女子
C. 花的美丽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诗词对比: 岑参的《青门歌》与王之涣的《送友人》,两者都是送别诗,但岑参更注重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而王之涣则侧重于情感的直接表达,风格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