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
白话文翻译:
东郊的围困尚未解开,忠义之士似乎很稀少。
我误入胡人的尘埃之中,能否带着汉朝的节操回归?
在卷帘山上对饮美酒,骑马时雪花沾湿了衣服。
我将向嫖姚的幕府,轻盈如飞地去。
注释:
- 东郊:指东边的郊野,诗中暗指战场或局势严峻的地方。
- 未解围:围困尚未解除,表示战事未平。
- 忠义:忠诚和义气,强调当时忠臣难寻的情形。
- 胡尘:指胡人(外族)所带来的战乱与混乱。
- 汉节:指汉朝的节操和信念。
- 卷帘山:可能指一个具体的山名,或是用于饮酒的地方。
- 嫖姚幕:嫖姚是当时的一个官名,代指朝廷或权力中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长安,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和战斗场面。他的诗歌常常蕴含豪情壮志与深厚的历史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安史之乱时期,诗人写作此诗是想表达对忠义之士的敬仰以及对乱世中归属感的渴望。裴判官是指裴行俭,他在战乱中历经波折,归来的情景引发了诗人的抒怀。
诗歌鉴赏: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是一首表达对忠义之士归来的钦佩与祝福的诗。诗人在开头以“东郊未解围”引入,直接呈现出战乱的背景,渲染出一种紧迫感和悲凉之情。诗中提到“忠义似君稀”,表达了在动荡中忠臣难得的无奈与感叹。这种情感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充分展现了唐代的社会动荡。
接下来的“误落胡尘里”,则是对自己身处险境的自省与反思,体现出诗人对历史沧桑的体悟。通过“能持汉节归”,诗人希望能在混乱中保持忠诚,坚守信念。最后两句“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描绘了归来后与友人共饮的场景,充满了豪迈与壮志,展现出一种洒脱的豪情。
整首诗以流畅的笔触,结合了战斗的悲壮与归来的喜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情感更加深厚。诗人在艺术表现上运用对仗和意象融合,营造出一种既悲壮又激昂的情感氛围,传递出对忠义精神的赞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郊未解围:描绘了一个战事未平的状态,暗示着战乱的严峻。
- 忠义似君稀:抒发了对忠臣稀少的感慨,反映出动荡时期人们忠诚之心的稀缺。
- 误落胡尘里:自我反省,身处胡人之中,表示身世的无奈与悲哀。
- 能持汉节归:表达了对汉朝精神的坚持,期望能够带着信念返回故土。
- 卷帘山对酒:描绘了归来后与友人对饮的欢愉场景。
- 上马雪沾衣:生动描写了骑马出行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奔放与自由的气氛。
- 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最后以轻快的语气结束,展现了即将踏上归途的轻盈与欣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忠义似君稀”与“能持汉节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翩翩去若飞”,形象地表达了轻松愉快的心情。
- 意象:如“雪沾衣”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象征着归来的艰辛与洒脱。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忠义精神的崇高追求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展现出诗人在动荡时代中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郊:象征着战争的惨烈与不安。
- 胡尘:代表外族侵扰带来的混乱。
- 汉节:象征着忠诚与理想。
- 卷帘山:表现归来的愉悦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东郊未解围”,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战争的胜利
- B. 战事未平
- C. 归乡的快乐
-
“忠义似君稀”中的“君”指的是谁?
- A. 皇帝
- B. 忠臣
- C. 战士
-
诗中最后一句“翩翩去若飞”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伤感
- B. 喜悦
- C. 忧虑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燕歌行》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岑参 vs. 王之涣:两位诗人都写有边塞诗,但岑参更关注个体的忠义情怀,而王之涣则多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色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著名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