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其三》

时间: 2025-01-25 23:12:17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拟古 其三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白话文翻译

在仲春时节,遇到了及时的春雨,刚刚听到雷声从东方传来。
众多蛰伏的生物纷纷惊醒,草木也开始茁壮生长。
翩翩而来的新燕,成双成对地飞入我的小屋。
它们的先前巢穴仍然在那里,彼此携手返回旧居。
自从分别以来,家门口已日渐荒芜。
我的心虽不如坚石,但你的情感又如何呢?

注释

  • :遭遇,遇到。
  • :惊醒,受到惊吓。
  • 纵横舒:草木生长得茂盛、舒展。
  • :小屋、住房。
  • :鸟的窝。
  • 荒芜:荒凉、凋零。

典故解析

  • “仲春”指春季的中间,代表春天的生机盎然。
  • “燕”是春天的使者,象征着希望和重聚。
  • 此诗暗合了“离别”与“重逢”的主题,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靖节,东晋时期的诗人和隐士。他以田园诗闻名,强调自然与人和谐的生活。他的作品多反映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厌倦。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陶渊明隐居期间,反映了他对春天的感受以及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陶渊明的《拟古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离别后的孤寂。开篇以“仲春遘时雨”引入春天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春雨滋润万物的场景。接着,雷声的响起象征着春的真正来临,带来了对生命的唤醒。诗中“众蛰各潜骇”,形象地体现了万物复苏的景象,草木的生长与生物的活动,令人感受到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新燕的归来则是对旧日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曾经的渴望与温暖的回忆。最后两句“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则引发出一种悲凉的情感,展现了岁月流逝后的荒凉和心灵的孤独。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生机与个人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陶渊明对生命、时间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春天的中期,偶遇及时的春雨,雷声开始在东方响起。
  2.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众多蛰伏的生物纷纷惊醒,草木开始茁壮生长,展现生命的活力。
  3.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新来的燕子轻盈飞入我的小屋,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4.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它们的旧巢仍在,彼此相伴返回旧居,体现了归属感。
  5.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自从分别以来,家门口已渐渐荒凉,显现出孤独与失落。
  6.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我心虽不如坚石般冷漠,但你的情感又将如何呢?

修辞手法

  • 拟人:赋予“燕”以情感,表现归属感与温暖。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春天的生命力与个人的孤独感展开,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怀念与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新生与希望。
  • 燕子:象征归属和温暖的人际关系。
  • 荒芜:反映孤独与失落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燕”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归属与希望
    C. 失落

  2. “自从分别来”一句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失落
    C. 思念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拟古 其三》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情感,但陶渊明更侧重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参考资料

  • 《陶渊明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