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其八》
时间: 2025-01-25 23:17: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诗 其八
作者: 陶渊明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代替别人耕作并不是为了什么期望,我的职业只在于耕种和桑树的养殖。虽然自己亲自耕作,但从未替代过任何人,常常因为寒冷和饥饿而只能吃糙米和粗糠。岂能奢望填满肚子,只希望能吃上饱饭。御寒的衣物够大,粗布也已经可以抵挡阳光。可惜我却无法得到这些,真是令人伤心!大家都能获得应有的收成,而我却失去了应有的方向。事情理应如此,我又能如何呢?不如为陶渊明自己喝一杯吧。
注释:
- 代耕:指代替别人耕作。
- 本非望:本来不是为了期待。
- 躬亲:亲自去做。
- 寒馁:寒冷和饥饿。
- 糟糠:粗糙的粮食,通常指米糠和糠壳。
- 粳粮:指优质的稻米。
- 御冬:抵御寒冬。
- 粗絺:粗糙的布料。
- 正尔:原本如此。
- 拙生:指自己,表达谦逊。
- 失其方:失去正当的方向或目标。
- 理也可奈何:事情本应如此,我又能如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靖节,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隐士。他的诗歌以自然景色和生活哲理为题材,特别擅长描写田园生活,展现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陶渊明在经历了政治动荡和个人困境后,选择隐居乡野,专注于耕种和写作。此诗反映了他对劳动的尊重,以及对生活艰辛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杂诗 其八》展示了陶渊明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无奈。他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自己作为农民的辛劳与困境,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诗中反复提到的“寒馁”、“糟糠”等词,传达出一种深沉的生活苦闷,而“但愿饱粳粮”的朴素愿望又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真实渴望。
诗的最后两句“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在无奈中透出一丝自嘲和洒脱,似乎是在对生活的不如意做出一种释然。陶渊明以闲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艰辛,表现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生活真谛的思考。这种情感不仅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性,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从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代耕本非望:我代替别人耕作,并没有特别的期望。
- 所业在田桑:我的职业和生计主要在于耕种田地和养桑。
- 躬亲未曾替:我亲自耕作,从未替代过他人。
- 寒馁常糟糠:常常因寒冷和饥饿只吃粗糙的粮食。
- 岂期过满腹:怎么能奢望肚子吃得满满的呢?
- 但愿饱粳粮:只希望能吃上饱饭。
- 御冬足大布:抵御寒冬的衣服足够大。
- 粗絺已应阳:粗布也能挡住阳光。
- 正尔不能得:可惜我却无法得到这些。
- 哀哉亦可伤:真令人伤心。
- 人皆尽获宜:大家都能获得应有的收成。
- 拙生失其方:而我却失去了应有的方向。
- 理也可奈何:事情本应如此,我又能如何呢?
- 且为陶一觞:不如为自己喝一杯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馁常糟糠”和“御冬足大布”,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隐喻:将“寒馁”与生活的苦难相联系,深刻表达了诗人的感受。
- 反复:多次提及“无法得到”的无奈,突出了诗人的心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陶渊明对劳动的尊重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哀伤。他从容面对生活的困境,展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田桑:象征着耕作与生计,体现了劳动的价值。
- 寒馁:代表生活的艰辛,暗示着诗人的困境。
- 粳粮: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反映出对充足生活的向往。
- 大布、粗絺:展现了抵御生活困境的物质层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简单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陶渊明在诗中提到的生活中常吃什么?
- A. 大米
- B. 糙米和糠
- C. 面包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理想食物是_____。
-
判断题:陶渊明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田园生活的不满。 (对/错)
答案:
- B
- 粳粮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杂诗 其八》均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前者更加突出归隐的宁静和满足,而后者则更加强调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在风格上,两首诗都表现了陶渊明简练而深刻的语言风格,但在情感基调上有细微差别,前者更显乐观,后者则透出淡淡的哀伤。
参考资料:
- 《陶渊明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的生活与思想》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陶渊明的作品和其背后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