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三》

时间: 2025-01-11 02:55:53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饮酒·其三
作者: 陶渊明 〔魏晋〕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世间名利的思考。人们对过往的事情感慨,珍惜自己的情感。然而,面对酒的诱惑,诗人却不愿饮酒,只是为了追求世间的名声。究其原因,生命的价值难道不在于一生的体验吗?然而人生短暂,转瞬即逝如电光。即使活过百年,又能成就些什么呢?

注释:

  • 道丧:指的是道德、理想等的丧失。
  • 千载:指漫长的时间,通常指千年。
  • 惜其情:指珍惜人们的感情。
  • 不肯饮:指不愿意饮酒。
  • 世间名:指人间的名声和地位。
  • 岂不在一生:难道不应该在一生中寻找价值吗?
  • 倏如流电惊:形容时间的迅速,像闪电一样一瞬即逝。
  • 鼎鼎百年内:在漫长的一百年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靖节,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隐士。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生活本质的思考。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他厌倦了官场的纷争与名利的追逐,最终选择隐居田园,追求内心的宁静。此诗正是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体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反思。

诗歌鉴赏:

陶渊明的《饮酒·其三》是一首思想深邃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生命短暂和名利无常的感慨。全诗以“道丧向千载”开篇,直接引出对道德和理想的怀念,强调人们对往昔情感的珍惜。这种情感的流露,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着,诗人把“酒”作为象征,反映了他对生活享受的矛盾心理。虽然有酒在手,但他却因名声而不愿饮用,显示了对名利的厌倦与对自我的反思。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这一句,质疑了人们对名利的追求,强调生命的真正价值应在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继而,诗人用“倏如流电惊”来形容时间的迅速,让人感到生命的短暂与有限,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人生脆弱的感受。最后一句“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更是发人深省,人生虽有百年,但若追求名利,最终又能成就什么呢?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陶渊明不屈服于世俗的精神,令人深思。透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陶渊明的孤独与反思,也能引发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道丧向千载:引出人们对理想和道德的怀念,感慨时间的流逝。
  2. 人人惜其情:强调人们对过往情感的珍惜,揭示人性的一面。
  3. 有酒不肯饮:象征诗人内心的矛盾,虽然有享受的机会,但因名利而拒绝。
  4. 但顾世间名:表明对名利的反思,质疑这种追求的意义。
  5.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强调生命的价值应在于体验,而非名利。
  6.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感叹生命短暂,时间如电光般迅速而过。
  7.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质疑追求名利的意义,人生虽长,但最终能成就什么呢?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时间比作“流电”,形象生动。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加深哲理思考,增强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对名利的思考与生命的感悟,强调生命的价值在于体验而非追求外在的名声,体现了他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生活的享受与快乐,但也反映了对名利的拒绝。
  • 千载:象征时间的漫长,强调生命的短暂。
  • 流电:生动形象地表现时间的迅速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陶渊明的《饮酒·其三》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社会的批判
    • B. 对名利的追求
    • C. 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 D. 对爱情的思考
  2. “倏如流电惊”中的“流电”比喻了什么?

    • A. 生命的长久
    • B. 时间的迅速
    • C. 情感的脆弱
    • D. 酒的醇香
  3. 诗中提到的“有酒不肯饮”反映了诗人的哪种心态?

    • A. 享受生活
    • B. 厌倦名利
    • C. 寻求快乐
    • D. 渴望自由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另一首经典作品,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主题相似。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与李白《将进酒》对比:
    • 陶渊明的作品偏重于内心的深思与对生命的感悟,而李白则表现出更为豪放的饮酒态度,强调人生的短暂与及时行乐的精神。两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各异,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陶渊明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