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汤丞相帅会稽》
时间: 2025-01-11 21:39: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汤丞相帅会稽
作者: 韩元吉 〔宋代〕
淮岸春来罢夕烽,
君王奏凯大明宫。
守关岂但勤萧相,
分陕犹宜屈召公。
彩绶不妨龙衮贵,
绵衣真与故乡同。
政成更上平戎略,
归作麒麟第一功。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临,淮岸的烽火已熄灭,
君王在大明宫中奏凯而归。
守关的责任岂止是萧相的辛勤,
分陕之地应该屈服于召公的智慧。
身佩彩绶的官员不必在乎龙衮的尊贵,
穿着绵衣的我与故乡的感情依然相同。
政策成功后,更应上升到平戎的策略,
归来后我将成为麒麟的第一功臣。
注释:
- 淮岸:指淮河的岸边,春天来临,烽火战事已停。
- 君王:指当时的皇帝,强调其胜利的荣耀。
- 萧相:指萧何,汉初重要的政治人物,意为守关的人应该勤勉。
- 召公:指召公奭,周代的贤臣,强调治理的智慧。
- 彩绶:指官员的绶带,象征着荣誉和地位。
- 龙衮:古代帝王的服饰,象征高贵的地位。
- 绵衣:指普通的衣服,象征与故乡的情感。
- 麒麟:传说中的瑞兽,象征着功绩和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生卒年不详),字伯英,号山隐,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常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政治的关注与对优秀官员的赞美。汤丞相即将出征,诗人以送别的方式表达了对他的敬意与祝福。
诗歌鉴赏:
《送汤丞相帅会稽》是一首抒情且富有历史背景的送别诗,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对官员的期待与寄托。开篇以“淮岸春来罢夕烽”引入,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和平的恢复,烽火的熄灭使得整个国家重新焕发生机。而“君王奏凯大明宫”则将诗歌的背景设定在一个胜利的时刻,表现出国家的繁荣昌盛。
接下来的几句提及守关的萧相与召公的智慧,表明了治国理政的根本在于人才的选拔与运用。诗人强调,身居高位的官员不必在意外在的荣华富贵,而应注重内心的归属感和对故乡的情怀。最后两句“政成更上平戎略,归作麒麟第一功”则意在表达诗人对汤丞相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在平定战乱后,取得卓越的功绩。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合了对历史典故的引用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与对官员的崇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淮岸春来罢夕烽: 描绘春天的到来,意味着战乱的结束,春天与和平相联系。
- 君王奏凯大明宫: 君王的胜利归来,反映国家的繁荣和士气的高涨。
- 守关岂但勤萧相: 强调守卫国家的责任不仅仅在于一个人的努力。
- 分陕犹宜屈召公: 召公的智谋值得借鉴,表明治国应重视智慧。
- 彩绶不妨龙衮贵: 佩戴彩绶的官员不必在乎外在的荣华。
- 绵衣真与故乡同: 表达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强调内心的归属。
- 政成更上平戎略: 政策成功后,期待进一步的平定战乱的战略。
- 归作麒麟第一功: 希望汤丞相能取得卓越的成就,象征着荣耀。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彩绶不妨龙衮贵,绵衣真与故乡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麒麟第一功”以麒麟象征卓越的功绩,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的期望、对优秀官员的尊重与祝福,强调内心的情感与归属感。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希望与新生。
- 烽火:象征战争与动荡。
- 君王:象征权力与国家。
- 龙衮:象征高贵与荣耀。
- 绵衣:象征朴实与故乡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及的“萧相”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召公
B. 萧何
C. 李白 -
“彩绶”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荣誉与地位
C. 战争 -
诗中提到的“麒麟”象征着什么?
A. 祥瑞的动物
B. 战争的胜利
C. 平民的生活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以送别为主题,但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离愁与壮志。
- 杜甫的《春望》则在描写春景的同时,融入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送汤丞相帅会稽》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历史情境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韩元吉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