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巨轴载厚地,沈沈惟九幽。
日月所不烛,鬼神或拘囚。
负臣与支祁,亦为舜禹忧。
靦彼世上儿,对面行奸偷。
国章幸可脱,天刑此焉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沉重而幽暗的世界,像巨大的轴承压在大地上,令人感到无比沉重。这个地方连日月的光辉也照不亮,鬼神也可能被囚禁。诗中提到的古代贤君舜和禹也为那些负有重任的臣子感到忧虑。面对世俗的儿女,行事奸诈与偷窃。幸运的是,国家的法令可能逃脱了惩罚,但天命却依然在此降临。
注释
- 巨轴:指代沉重的负担或责任。
- 九幽:古代对阴间的称呼,形容极为阴暗的地方。
- 日月:象征光明与真理。
- 鬼神:指代神灵或死去的灵魂。
- 负臣:指负有重任的臣子。
- 支祁:与负臣相对,可能指代那些不称职的臣子。
- 舜禹:指古代贤君,舜和禹都是著名的治国者,象征着理想化的统治。
- 靦:指羞愧或难为情。
- 国章:国家的法令或章程。
- 天刑:指天意或上天的惩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乱与变革的时代。其作品常反映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远游十首》是在社会动荡和个人理想的碰撞中产生的,诗人通过对古代贤君的追忆,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与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语调描绘了一个阴暗、沉重的社会状态,表现了诗人对当时世道的不满与忧虑。开篇提到“巨轴载厚地”,这是对社会沉重负担的形象化表达,随之而来的“沈沈惟九幽”则进一步渲染了这一氛围,暗示了人们在黑暗中挣扎的无奈。
“日月所不烛,鬼神或拘囚”则显示出诗人对光明与真理的渴望,正如日月照亮世间一般,然而现实却让人失望。接下来提到的舜禹,代表着古代理想统治者的形象,诗人将自己的忧虑寄托于古代的贤君,表明对现状的失望与对未来的希冀。
最后的“国章幸可脱,天刑此焉投”则是对社会公正的思考,尽管国家的法令有时能够逃避惩罚,但最终无法逃脱天意的制裁。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沉重与希望之间徘徊,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巨轴载厚地:形象地描绘出社会沉重的负担,暗示人们的生活艰辛。
- 沈沈惟九幽:强调环境的黑暗与压抑,令人感到绝望。
- 日月所不烛:象征光明无法照耀,真理被掩盖。
- 鬼神或拘囚:神灵也可能受困,传达出对精神世界的忧虑。
- 负臣与支祁:表现对古代贤臣与不称职者的对比,关心国家兴亡。
- 亦为舜禹忧:古代贤君的忧虑被引入,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 靦彼世上儿:对世俗人性的批判,指出当代人的丑陋行为。
- 对面行奸偷:直指社会的不正之风,揭露人性的阴暗面。
- 国章幸可脱:对国家法令的讽刺,暗示法律的无力。
- 天刑此焉投:最后的警示,强调天命的不可逃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社会负担比作“巨轴”,形象生动。
- 对仗:如“日月”与“鬼神”的对照,增强了诗的对比效果。
- 象征:以“九幽”象征黑暗的世界,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社会黑暗与人性丑陋的揭露,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失望,反映了对古代贤君的追忆与对当代的不满,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与历史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巨轴:象征沉重的责任与负担。
- 九幽:象征黑暗与绝望的境地。
- 日月:象征光明、希望与真理。
- 鬼神:象征人类灵魂的困境与对神灵的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巨轴”主要象征什么? A. 光明
B. 责任与负担
C. 历史 -
“日月所不烛”暗示了什么? A. 光明的存在
B. 现实的黑暗
C. 自然的变化 -
诗中提到的舜与禹象征着什么? A. 现代人
B. 古代的贤君
C. 失败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杜甫的《春望》: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韩元吉的这首诗更为沉重,李白的作品充满豪情与壮志,而韩元吉则通过沉重的语调反映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两者在风格与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