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行牛力短,野宿就烟萝。
港水西流急,山云北向多。
暮潮来艇子,深树出蛮歌。
携得清风至,毋劳夜枕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茅港的夜宿情景。刚开始行程,牛力不足,只能在野外借宿,依靠烟雾缭绕的藤萝。港口的水流湍急向西而去,山中的云彩则向北聚集。傍晚潮水上涨,小船在水面上漂浮,浓密的树木间传来异乡的歌声。带着清风而来,不用在夜晚担心守卫。
注释:
- 初行:刚开始行程。
- 牛力短:指牛的力气不足,暗示旅途艰辛。
- 野宿:在野外宿营。
- 烟萝:烟雾缭绕的藤萝植物。
- 港水:港口的水流。
- 暮潮:傍晚的潮水。
- 艇子:小船。
- 深树:浓密的树木。
- 蛮歌:异乡的歌声。
- 携得清风:带着清新的风。
- 毋劳夜枕戈:不必在夜里担心守卫的武器。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蛮歌”一词可能暗示了对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反思和观察,体现了诗人对边疆民俗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元衡,清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融入了个人的生活感受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游历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以及对旅途生活的感悟。在清代,随着社会的变迁,许多文人开始探索边疆及其文化,孙元衡的诗作正是这种探索的体现。
诗歌鉴赏:
《宿茅港》是一首描绘旅途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细腻观察。诗的开头通过“初行牛力短,野宿就烟萝”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不易,牛力不足意味着行程缓慢,野宿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无奈。接下来的“港水西流急,山云北向多”描绘了港口的水流湍急与山间云彩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的动感与壮丽,给予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则通过“暮潮来艇子,深树出蛮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夜幕降临,潮水上涨,小船轻轻摇曳,深林中传来的歌声,仿佛将异乡的风情带入心中。最后一句“携得清风至,毋劳夜枕戈”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逸,尽管身处陌生的环境,却能感受到自然的抚慰和心灵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初行牛力短:旅程刚开始,牛的力量不足,暗示行程艰难。
- 野宿就烟萝:选择在野外宿营,周围是烟雾缭绕的藤萝,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港水西流急:港口的水流急速向西,表现出自然的力量与动感。
- 山云北向多:山间的云彩聚集在北方,展现了自然变化的美丽。
- 暮潮来艇子:傍晚潮水上涨,小船在水面轻轻漂浮。
- 深树出蛮歌:浓密的树木间传来异乡的歌声,增添了神秘感。
- 携得清风至:带着清新的风而来,象征着心灵的宁静。
- 毋劳夜枕戈:在夜晚不必担心守卫,表现了内心的安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初行牛力短,野宿就烟萝”,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诗中“烟萝”、“蛮歌”等意象,富有地方色彩,生动传达了边疆的自然与文化特色。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旅途中的艰辛与自然的美,诗人通过对景色的细腻描绘,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淡然、从容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牛:象征着辛勤与努力,反映了旅途的艰难。
- 烟萝:自然的美,带有朦胧感,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 港水:流动的水象征着生命的奔流与时间的无情。
- 山云:变化的云彩象征着自然与生活的无常。
- 艇子:小船象征着旅途的渺小与无助。
- 蛮歌:异乡文化的体现,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 清风: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抚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牛力短”指的是什么?
- A. 牛的力量不足
- B. 牛在吃草
- C. 牛在休息
-
诗人选择在何处宿营?
- A. 山顶
- B. 野外
- C. 室内
-
“蛮歌”代表的是哪种文化?
- A. 汉族文化
- B. 外族文化
- C. 宗教文化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 杜甫与孙元衡在描写自然景色时都有细腻的观察,但杜甫的诗更倾向于表达社会的忧虑与历史的变迁,而孙元衡则更关注个人的感受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孙元衡研究》
- 《古典诗词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