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癸未除夕用前韵》
时间: 2024-09-19 20:43: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癸未除夕用前韵
作者: 王策 〔清代〕
萧然此夜,到床头破历,也为陈物。
分岁吴风传故事,腊酒清香靠壁。
天竹丹珠,水仙金盏,梅点晴梢雪。
胆瓶相对,卓哉吾友三杰。
坐看灯下儿童,争梨觅枣,笑语深宵发。
尔庆增年侬减岁,多恐修名易灭。
有愿难如,无呆可卖,愁秃盈颠发。
且图酣睡,觉来明岁正月。
白话文翻译
在这寂静的夜晚,床头的日历已经翻旧,显得陈旧。
岁末之际,吴地的风传来故事,腊酒的清香靠着墙壁。
天竹上挂着红珠,水仙花盛开在金盏里,梅花点缀在雪上,宛如晴空。
胆瓶相对而立,我的三个好友真是了不起。
坐在灯下,看着孩子们争着吃梨和枣,欢声笑语在深夜中传出。
你庆祝增岁,而我却在悄然减岁,心中多有恐惧,名声易消。
愿望难以实现,无所依赖,愁苦使我头发渐稀。
不如痛快地酣睡,等到明年正月再醒来。
注释
- 萧然:形容寂静、冷清的样子。
- 破历:破旧的日历,表示岁末将至。
- 吴风:指的是江南地区的风俗和故事。
- 腊酒:指腊月时节酿造的酒,寓意着节日的祝福。
- 天竹丹珠:天竹是一种植物,丹珠指红色的珠子,象征吉祥。
- 儿童:指小孩,表示天真快乐的气氛。
- 尔庆增年:你庆祝新年增岁,而我则在悄然减岁,表达时间流逝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策(生卒年不详),字子骏,号云溟,清代诗人。王策以其清新流畅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癸未年除夕,正值岁末年初,诗人通过描写节日的场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人欢聚的珍惜。诗中蕴含了对新年的期待与对过往岁月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念奴娇 癸未除夕用前韵》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除夕夜的宁静与温馨。开头的“萧然此夜”,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与除夕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气息,吴风的故事和腊酒的清香,唤起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怀念。
诗人在描绘自然景物时,运用了“天竹丹珠,水仙金盏,梅点晴梢雪”的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冬季的美丽景色,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热爱。朋友相聚的场景则让人感受到温暖与欢愉,儿童争梨觅枣的欢声笑语,展现出纯真的快乐。
然而,诗人也在其中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特别是“尔庆增年侬减岁”的对比,传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最后一句“且图酣睡,觉来明岁正月”,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希望,尽管有愁苦,但仍向往新的开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然此夜:描绘除夕夜的寂静与冷清,设置情感基调。
- 到床头破历:日历翻旧,象征旧岁已去,新的开始即将到来。
- 分岁吴风传故事:吴地的风俗与故事,连接传统与现代。
- 腊酒清香靠壁:腊酒的香气,象征着节日的欢庆和团圆。
- 天竹丹珠,水仙金盏: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冬日的美丽。
- 坐看灯下儿童:友人相聚,共同享受欢乐时光。
- 尔庆增年侬减岁:对比庆祝与失落,展现时间的无情。
- 且图酣睡:以睡眠作为逃避现实的方式,寄托了诗人的希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尔庆增年侬减岁”对比,突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化。
- 排比:如“天竹丹珠,水仙金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 拟人:儿童的欢声笑语被赋予了生命,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除夕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新年期待的复杂情感,展现了亲情、友情与时光流逝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下儿童:象征着天真与快乐,代表着家庭的温暖。
- 腊酒:象征着节日的欢庆和传统文化。
- 梅、雪:象征着冬天的孤独与美丽,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腊酒”指的是什么?
- A. 春节的酒
- B. 冬季酿造的酒
- C. 夏季的酒
- D. 秋季的酒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A. 通过自然景物
- B. 通过对话
- C. 通过比喻
- D. 通过对比
-
诗中“尔庆增年侬减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无奈与感伤
- C. 忧虑
- D. 喜悦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宵》:描写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表达对团圆的期盼。
- 《春夜喜雨》:描绘春夜细雨的温柔,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王策的《念奴娇》与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均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与历史典故,但王策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生活的细腻描绘,而苏轼则关注历史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策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