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棋声特地》
时间: 2025-04-27 12:23: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棋声特地
作者:周文谟 〔宋代〕
棋声特地,把十年心事,恍然惊觉。
杨柳楼头歌舞地,长记一枝纤弱。
破镜重圆,玉环犹在,鹦鹉言如昨。
秦筝别後,知他几换弦索。
谁念顾曲周郎,樽前重见,千种愁难著。
犹胜玄都人去後,空怨残红零落。
绿叶成阴,桃花结子,枉恨东风恶。
盈盈泪眼,见人欲下还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的开头提到棋声特地,唤起了十年来的心事,忽然感到惊醒。想起杨柳楼头的歌舞,长久以来记得那一枝纤细的柳条。破镜重圆,玉环依然存在,鹦鹉的言语仿佛还是昨天。秦筝分别后,不知道已换了多少次弦索。谁会想到顾曲的周郎,在酒杯前再次重见,千种愁绪难以表达。比起玄都人去后,空自怨恨残红的零落。绿叶成荫,桃花结子,白白地怨恨东风的恶意。盈盈泪眼,见到人时却似乎还想要回阁。
注释
- 棋声特地:特地指特别的,强调棋声带来的情绪唤醒。
- 十年心事:十年来内心积蓄的情感和思绪。
- 杨柳楼头:形象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
- 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团聚或复合。
- 鹦鹉言如昨:形容记忆犹新,仿佛仍在耳边。
- 顾曲周郎:指周瑜,典故出自《三国演义》,是个英俊的军事家和文化人。
- 玄都:指道教的发源地,暗示离别后的空虚感。
- 东风恶:指春风的无情,意象中带有无奈与怨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文谟(生卒年不详),南宋词人,擅长词作,风格优雅,情感细腻,常以离愁别绪为主题,作品多描绘生活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
写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离别频繁,诗人常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结合,通过音乐和棋声等元素,表达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追忆。
诗歌鉴赏
《念奴娇·棋声特地》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其核心围绕着离愁与回忆,表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对失去的惋惜。开篇以“棋声特地”引入,象征着对往昔的怀念与内心的挣扎。棋声不仅是外在的声音,更是内心深处的共鸣,唤醒了十年来的心事,令诗人感到恍如惊觉。
词中通过“杨柳楼头”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轻柔的美感,仿佛回忆中的人和事都在轻舞飞扬。接着提到的“破镜重圆”,则暗示着对失去爱情的渴望与追寻,这种情感的交织在“鹦鹉言如昨”中得以体现,记忆的力量让人难以忘怀。
最后几句展现了作者的复杂感情,虽有对重逢的期待,却也觉察到时光的流逝与残花的落败,带来了无尽的惋惜与悲伤。整体上,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生离死别带来的无奈与思念,表现出诗人对过往的深切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棋声特地,把十年心事,恍然惊觉:棋声唤起内心的思绪,犹如十年心事突然被唤醒。
- 杨柳楼头歌舞地,长记一枝纤弱:描绘了美丽的场景,唤起了对过去的温柔记忆。
- 破镜重圆,玉环犹在,鹦鹉言如昨:象征着对失去爱情的渴望与怀念,鹦鹉的言语如同昨日的回响。
- 秦筝别後,知他几换弦索: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表达对过去的眷恋。
- 谁念顾曲周郎,樽前重见,千种愁难著:重见的快乐与千般愁苦交织,体现内心的复杂情感。
- 犹胜玄都人去後,空怨残红零落:离别后的怨恨与空虚,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绿叶成阴,桃花结子,枉恨东风恶:自然意象中蕴含着生命的无常与感情的无奈。
- 盈盈泪眼,见人欲下还阁:泪眼相对,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柔情与不舍。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破镜重圆”比喻团聚,生动形象。
- 拟人:东风被拟人化,赋予其恶意,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如“绿叶成阴,桃花结子”,增添了词句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回忆、离愁与自然景象,表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失去的深切遗憾,传达出一种浓郁的思乡和怀旧情感。
意象分析
- 棋声:象征思绪的唤醒与内心的冲突。
- 杨柳:代表柔情与美好回忆,象征着青春与爱情的脆弱。
- 破镜:暗示重逢与失去,表现出对团聚的渴望。
- 绿叶、桃花:自然意象,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棋声特地”是用来象征什么?
- A. 音乐的节奏
- B. 心事的唤醒
- C. 时光的流逝
-
“破镜重圆”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夫妻团聚
- B. 友情的恢复
- C. 事业的成功
-
诗中“盈盈泪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喜
- B. 惆怅
-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周文谟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出对失去的深刻情感,但李清照更为细腻与悲伤,而周文谟则更多地展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唐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