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耗》

时间: 2025-01-23 12:50:38

京师敢方泄边机,北耗传讹果是非。

不见红旗加露布,颇传黄屋尚宵衣。

南风不竞师将老,春水方生虏必归。

何日灵台真偃伯,更无一点战尘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耗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京师敢方泄边机,
北耗传讹果是非。
不见红旗加露布,
颇传黄屋尚宵衣。
南风不竞师将老,
春水方生虏必归。
何日灵台真偃伯,
更无一点战尘飞。

白话文翻译

京师里谁敢轻易泄露边疆的机密?
北方的消息传来,果然是是非非。
看不到红旗飘扬,只有露布挂在空中,
流言四起,黄屋依旧在夜间沉睡。
南风未能吹动老将们的斗志,
春水刚刚解冻,敌人必将归还。
何时才能看到灵台上真的有偃伯的身影?
再不会有一丝战尘飞扬。

注释

  • 京师:指当时的都城,即东京(汴京)。
  • 北耗:指北方的动静或消息。
  • 红旗:象征着战争的号角或军队的集结。
  • 黄屋:指官府或者朝廷的象征。
  • 灵台:古代神话中的仙人居所,象征和平与安宁。
  • 偃伯:传说中的隐士,寓意理想的治理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真,号阮亭,宋代诗人,政治家。他生于战乱时期,目睹了北方金朝的侵略,诗作多反映社会动荡和民族危机。其诗风清丽、典雅,常用历史典故表达时事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金对峙的时期,诗人表达了对边疆局势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思考。诗中透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乱的厌倦,以及对士人的期待。

诗歌鉴赏

《北耗》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作,刘克庄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方战乱对南方的影响与牵制。开篇即以“京师敢方泄边机”引入,显示出边疆的紧张局势,暗示了北方敌情的复杂。在“北耗传讹果是非”一句中,诗人借用“是非”二字,生动地描绘出战乱带来的混乱与不安。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南北局势的对立与无奈。“不见红旗加露布”象征着战斗的停滞与无所作为,而“黄屋尚宵衣”则反映出官员的昏庸与无所作为,生动展现了战乱中的无力感。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对局势的忧虑,也有对士人理想的向往。

最后两句“何日灵台真偃伯,更无一点战尘飞”,以富有哲理的思考结束,全诗在对和平的渴望中回归理想,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京师敢方泄边机:京城内无人敢轻易泄露边境的机密,暗示局势的紧张。
  2. 北耗传讹果是非:来自北方的消息充满了是非和混乱。
  3. 不见红旗加露布:看不到军队的集结,只有露布挂在空中,象征着无战事的无奈。
  4. 颇传黄屋尚宵衣:流言四起,暗指朝廷和官员的无所作为。
  5. 南风不竞师将老:南方的风未能激起将士们的斗志,说明士气低落。
  6. 春水方生虏必归:春水初生,暗示敌人可能会撤退或归还。
  7. 何日灵台真偃伯:什么时候才能见到理想中的隐士治理,表达对理想的向往。
  8. 更无一点战尘飞:希望未来再无战乱,安宁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南北局势的对比,增强诗歌的情感。
  • 隐喻:使用“红旗”、“黄屋”等象征,反映政治环境与士人理想。
  • 反问:结尾的反问,传达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切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出诗人对战乱的深刻忧虑,对国家未来的期待,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民族情怀与历史责任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士人的理想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旗:象征战争与斗争的号角。
  • 黄屋:象征官府与权力,暗指无能的统治。
  • 春水:象征新的希望与生机。
  • 灵台:象征理想的治理与和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京师”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南京
    • B. 北京
    • C. 汴京
    • D. 西安
  2. “北耗”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南方的风
    • B. 北方的消息
    • C. 战争的结果
    • D. 农田的收成
  3.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 A. 悲观
    • B. 乐观
    • C. 无所谓
    • D. 不确定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同样表达了战乱带来的忧愁与对未来的期盼。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展现了历史沧桑与个人情怀的结合。

诗词对比

  • 对比刘克庄的《北耗》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但风格上刘克庄更为含蓄,杜甫则直白而激昂。两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士人的责任感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