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怀旧山》

时间: 2024-09-19 22:07:30

昔住匡庐北,无人知姓名。

侵云收谷粟,引蚁上柑橙。

寒雨雪兼落,枯林虎独行。

谁能将白发,共向此中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住匡庐北,无人知姓名。
侵云收谷粟,引蚁上柑橙。
寒雨雪兼落,枯林虎独行。
谁能将白发,共向此中生。

白话文翻译:

我曾住在匡庐山北边,那时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
云彩侵袭,收割的谷物和粟米被遮蔽,蚂蚁也爬上了柑橙树。
寒雨和雪花交替落下,干枯的树林中,只有老虎独自徘徊。
谁能与我一同白头,重返这个地方?

注释:

  • 匡庐:指匡庐山,位于今江西省,风景秀丽,常为文人墨客所咏叹。
  • 谷粟:谷物和粟米,指农作物。
  • 侵云:指云彩渐渐覆盖或侵袭。
  • 引蚁上柑橙:意为蚂蚁在寻找食物,爬上柑橙树。
  • 寒雨雪兼落:指寒冷的雨雪交替降下。
  • 枯林虎独行:描绘干枯的树林中,老虎孤独行走的场景。
  • 白发:象征年老,表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典故解析:

  • 匡庐:古代文人隐居的理想之地,象征着清净和远离尘嚣。
  • 寒雨与雪:自然现象的描写,常用来反映诗人的孤独和凄凉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年-912年),唐代诗人,以诗歌与书法闻名,尤其是对山水、隐逸题材的偏爱,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末,时值作者年老时的怀旧之情,表达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及对孤独生命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深切怀念和对老年生活的无奈与孤独。开头两句以“昔住匡庐北”引入,勾勒出一个清幽的隐居环境,表达了隐士生活的理想与宁静;接着通过“侵云收谷粟,引蚁上柑橙”描绘了秋末的田园景象,既有自然的丰收,又透出一丝萧瑟。寒雨与雪的交替落下,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最后一句“谁能将白发,共向此中生”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期盼有人能够与自己分享这段孤独的岁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住匡庐北:回忆过去在匡庐山北的生活,暗示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
  • 无人知姓名:强调隐居的孤独,甚至连名字都无人知晓。
  • 侵云收谷粟:描绘了自然景象,云层的遮蔽使得丰收的场景显得模糊,表现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引蚁上柑橙:展现自然生态,蚂蚁的行为暗示生命的活跃与无常。
  • 寒雨雪兼落:表现严寒,暗示生命的艰难与孤独。
  • 枯林虎独行:孤独的老虎在枯林中独行,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强烈的生命感受。
  • 谁能将白发:感慨白发苍苍,人生已过,渴望与他人共享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比作人生的象征,表现诗人内心情感。
  • 拟人:寒雨、雪的交替赋予了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渲染力。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过去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理想隐逸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抑郁与独立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匡庐:象征隐逸与理想生活。
  • 谷粟:代表丰收与生活的基础。
  • 寒雨雪: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枯林:生命的凋零与孤独。
  • 白发:年老与人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匡庐”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山脉
    B. 江河
    C. 隐居地
    D. 都市

  2. "寒雨雪兼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快乐
    B. 孤独与凄凉
    C. 兴奋
    D. 无聊

  3. 诗中“谁能将白发”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过去的怀念与孤独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贯休与王维:两者都描写山水与隐逸生活,但贯休更多表现孤独与怀旧,而王维则多表现与自然的和谐。
  • 贯休与李白:李白的豪放与贯休的沉静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追求自由与豪情,后者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回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