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襄公祠》

时间: 2025-01-11 02:01:11

秘书增秩盛名高,秉钺东南识俊髦。

疏凿川途通国运,浸分沟浍节农劳。

北来春浅樱花润,南下秋深白鸟号。

父老只今犹赛社,采蘋祠旧落江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秘书增秩盛名高,
秉钺东南识俊髦。
疏凿川途通国运,
浸分沟浍节农劳。
北来春浅樱花润,
南下秋深白鸟号。
父老只今犹赛社,
采蘋祠旧落江皋。

白话文翻译:

秘书的地位提升,声名显赫,
掌握权柄的他,东南地区都能识别人才。
开凿河川通畅交通,促进国家的繁荣,
浸润着沟渠水流,节约了农民的辛劳。
北方春天来得浅淡,樱花绽放如雨,
南方秋天已深,白鸟在高鸣。
如今的父老依旧在祭社,
在江边的旧祠堂中采摘水草。

注释:

  • 秘书:指古代掌管文书事务的官员,通常负责处理政务。
  • 秉钺:指掌握权柄,钺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象征权力。
  • 疏凿:指开凿、疏通水道。
  • 浸分:指水流浸润,分流。
  • 采蘋:指采摘水草,常用来形容农民的日常生活。

典故解析:

“赛社”指的是农民祭社的活动,社是土地神,农民通过祭祀来祈求丰收。“采蘋”则与江南水乡的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鹜,明代诗人,字子钦,号鹜庐,晚号浣云,主要活动于当时的江南地区。他以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对周文襄公祠的访问,反映了他对前人的敬仰和对家乡自然景色的热爱。周文襄公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诗中通过描写他的业绩来表达对地方发展的关注。

诗歌鉴赏:

《周文襄公祠》是一首充满地方色彩和历史感的诗作。沈鹜通过对周文襄公的赞美,表达了对地方治理的关注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提到“秘书增秩盛名高”,直接引入了诗的主题,突出了周文襄公的地位与成就。接着通过“疏凿川途通国运,浸分沟浍节农劳”展现了他对国家和地方发展的贡献,表现出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诗中又通过“北来春浅樱花润,南下秋深白鸟号”的描写,生动地勾勒出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观,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最后以“父老只今犹赛社,采蘋祠旧落江皋”结束,表现出对传统文化和乡土情怀的珍视,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秘书增秩盛名高”描绘了周文襄公的声望和地位。
  • “秉钺东南识俊髦”强调了他作为权臣的身份,能识别人才。
  • “疏凿川途通国运”讲述了他在水利上的贡献,显现出政治家的远见。
  • “浸分沟浍节农劳”则强调了农民的辛苦与他所做的贡献之间的关系。
  • “北来春浅樱花润,南下秋深白鸟号”展现了地域的自然景观,体现出诗人的细腻观察。
  • “父老只今犹赛社,采蘋祠旧落江皋”则引入了传统文化,表现出对地方历史的眷恋。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和美感。例如“北来春浅,南下秋深”通过并列的方式强调了不同季节的特点。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周文襄公的崇敬,同时也展现了对家乡的热爱与对地方发展的期望,传达出一种关心民生、珍视传统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秘书:代表着权力与治理。
  • 樱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白鸟:象征秋天的宁静与思考。
  • 采蘋:体现乡土生活的朴实与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秘书”指的是哪类官员?

    • A. 农民
    • B. 军人
    • C. 文书官员
    • D. 商人
  2. “疏凿川途”中的“疏凿”意为:

    • A. 修缮
    • B. 开凿
    • C. 关闭
    • D. 毁坏
  3. 诗中提到的“采蘋”主要与:

    • A. 农事活动
    • B. 祭祀活动
    • C. 商业活动
    • D. 旅游活动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江南春》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对比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但沈鹜的诗更侧重于地方治理与自然景观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社会动荡的关切和个人的苦闷。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首诗通过对地方官员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社会、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