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应斋卷后》
时间: 2025-01-11 01:38: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软红尘里独君醒,拂袖归来醉六经。
白雪阳春真寡和,高山流水要人听。
平生艺圃头将白,依旧昭亭眼最青。
莫问培见恣鹏运,只须隐几送鸿冥。
白话文翻译:
在柔软的红尘中,我独自醒来,轻轻拂袖归来,醉心于《六经》。
白雪阳春,真实而少有的和谐,高山流水之音更需要人去细细聆听。
我在一生的艺术园中,白色的花朵依旧盛开,昭亭的眼神依然最为明亮。
不要问我是否见过自由高飞的鹏鸟,只需隐匿几分,送走那鸿雁的冥想。
注释:
- 软红尘:指的是世俗的繁华与纷扰。
- 拂袖:轻轻挥动衣袖,形容离去时的洒脱。
- 六经: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乐经》,是古代儒家经典。
- 白雪阳春:形容高洁的音乐或文学作品。
-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出自“高山流水遇知音”。
- 艺圃:艺术的园地,指文人墨客的创作空间。
- 昭亭:可能指代一种清雅的环境。
- 鹏运:指鹏鸟的飞翔,象征自由和远大理想。
- 鸿冥:指鸿雁,象征思念与远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宗放,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蕴含哲理,展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赋应斋卷后》创作于作者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中,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赋应斋卷后》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艺术和自然的独特理解。开篇“软红尘里独君醒”,即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沉思与反省。诗人将自己与世俗隔绝,独自醒悟,反映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拂袖归来醉六经”,则显示了他对古典文化的深厚情感,醉心于儒家经典的智慧,表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
接下来的“白雪阳春真寡和,高山流水要人听”,诗人通过比喻强调了艺术的珍贵与稀缺,白雪与阳春象征着高雅与纯净,而高山流水则是对知音的渴望,暗示着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此句不仅反映了他对艺术的追求,也表达了对志同道合之人的向往。
“平生艺圃头将白,依旧昭亭眼最青”,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白色的花朵象征着艺术的纯洁,而昭亭的眼神则是对美好事物的无尽向往。最后一句“莫问培见恣鹏运,只须隐几送鸿冥”,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与隐居生活的安宁,抒发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尽管不问世事,但仍希望能与自然和谐共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艺术的执着,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我与内心自由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软红尘里独君醒:在繁华的尘世中,诗人独自清醒,感受到内心的孤独。
- 拂袖归来醉六经:挥动衣袖返回,沉醉于《六经》的智慧,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 白雪阳春真寡和:高洁的艺术作品稀少而珍贵,强调艺术的独特性。
- 高山流水要人听:美好的音乐需要知音来聆听,体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 平生艺圃头将白:回忆自己一生的艺术追求,白色花朵象征艺术的纯洁。
- 依旧昭亭眼最青:昭亭的眼神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 莫问培见恣鹏运:不必询问自由飞翔的鹏鸟,强调对自由的向往。
- 只须隐几送鸿冥:只需隐居几分,寄托对未来的思考,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雪阳春”比喻高洁的艺术,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在句式上保持整齐,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通过列举“高山流水”等意象,强调了艺术的珍贵与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软红尘:象征世俗的繁华与纷扰。
- 白雪阳春:象征高雅与稀缺的艺术。
- 高山流水:象征知音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 艺圃:象征艺术创作的空间。
- 鹏运与鸿冥:象征自由与思念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六经”指的是哪几部经典?
- A. 诗经、书经、礼记、春秋、乐经、易经
- B. 诗经、论语、道德经、春秋、乐经、易经
- C. 诗经、书经、礼记、春秋、文心雕龙、易经
- D. 诗经、书经、礼记、春秋、论语、乐经
-
“白雪阳春”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平淡
- B. 高雅与稀缺的艺术
- C. 自由与追求
- D. 友谊与温暖
-
诗中提到的“高山流水”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丽
- B. 对知音的渴望
- C. 对世俗的嘲讽
- D. 追求自由的决心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赋应斋卷后》一样,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洒脱,而林宗放更显内敛与深思。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隐居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林宗放则更关注内心的感悟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六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