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谣三叠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6:16:13

不雨怜生草,曾亲撷翠人。

林塘三百步,车去竟无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雨怜生草,曾亲撷翠人。林塘三百步,车去竟无尘。

白话文翻译:

不下雨时,我怜惜生长的草,曾经亲自去采摘那翠绿的植物。林边的塘水离我三百步,车子驶去时竟然没有留下灰尘。

注释:

  • :怜惜,心疼。
  • 生草:指新生的草,富有生机。
  • :采摘,摘取。
  • 翠人:指翠绿的植物,这里可能象征着美好或生机。
  • 林塘:林边的水塘。
  • 竟无尘:竟然没有留下灰尘,形容车子行驶时非常安静。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翠人”可理解为对自然景物的拟人化,意在表现诗人对自然的亲切感与珍惜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洵甫,号佩弦,晚号香亭,清代诗人、散文家。其作品常以激昂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怀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暮雨谣三叠》是龚自珍在清代社会动荡与个人遭遇困境之际所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切感悟,反映了他对环境变化的敏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受和细腻观察。首句“不雨怜生草”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珍惜,尤其是在干旱的环境中,草木的生长显得尤为可贵。接下来的“曾亲撷翠人”则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仿佛他曾在大自然中流连忘返,亲自感受那些翠绿的植物。诗中的“林塘三百步”描绘出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诗人用距离感来增强这种静谧感,同时“车去竟无尘”的描写,透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对静谧生活的向往,仿佛在表达对喧嚣尘世的逃避。整首诗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象,更渗透着诗人内心的情感,反映出他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雨怜生草:在没有雨的情况下,我对生长的草感到怜惜,暗含了对生存环境的无奈与关心。
  2. 曾亲撷翠人:我曾亲自去采摘那些翠绿的植物,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深入的体验。
  3. 林塘三百步:描述了林边水塘的距离,给人一种空间的感受,增添了画面感。
  4. 车去竟无尘:车子离去时没有留下尘埃,传达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似乎只留下了诗人的思绪。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草木赋予情感,使其显得更加生动。
  • 对仗:如“不雨”与“生草”,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通过“林塘”与“车去”形成了静与动的对比,表现出一种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对宁静与和谐生活的渴望,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生草: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复苏。
  • 翠人:代表美好的自然景观,寓意诗人的情感寄托。
  • 林塘: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出诗人的生活背景与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怜”字的意思是什么? A) 高兴
    B) 怜惜
    C) 忘记
    D) 疲惫

  2. “不雨怜生草”中的“生草”指的是什么?
    A) 新长的草
    B) 死去的草
    C) 干枯的草
    D) 雪中的草

  3. 诗歌中提到的“翠人”代表什么?
    A) 诗人
    B) 植物
    C) 动物
    D) 风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对比,两首诗均以草为意象,但龚自珍更侧重于对自然生命的怜惜,而白居易则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却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独特理解。

参考资料:

  • 《龚自珍诗文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