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气侵罗袜,泥痕黦画裳。
春阴太萧瑟,归费夕炉香。
白话文翻译:
雨水渗透了轻薄的袜子,泥土的痕迹沾染了我的衣裳。
春天的阴霭让人感到萧瑟,回家的路上却没有了温暖的炉香。
注释:
- 罗袜:轻薄的丝袜,罗是指轻薄的织物。
- 黦:形容颜色深,通常指黑色或深色的泥土。
- 画裳:指用图案或颜色装饰的衣裳。
- 春阴:春天的阴云天气,带来萧瑟的感觉。
- 夕炉香:指傍晚时分,炉中烧香,营造温暖和宁静的氛围。
典故解析:
该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夕炉香”的意象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象征着温暖、归属和宁静的生活环境,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代表作品有《己亥杂诗》等。他的诗风清新,语言现代,常表现出对社会时事的关注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此时的春雨,使得诗人内心的忧愁愈加显著。
诗歌鉴赏:
《暮雨谣三叠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表现了诗人在春雨中行走的孤独与寂寞。开头两句“雨气侵罗袜,泥痕黦画裳”,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雨带来的湿冷和不便,诗人用“罗袜”与“画裳”的对比,突显出雨水对他生活的影响,暗示生活中的困扰和无奈。接着的“春阴太萧瑟”则进一步加重了诗人的情感,春天本应是充满生机的季节,但阴沉的天气使得诗人倍感凄凉。最后一句“归费夕炉香”,表达了对归家温暖的渴望,炉香象征着温暖的气息,然而归家的路却因为外界的阴雨而变得遥远和艰难。整首诗运用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雨气侵罗袜”:细雨渗透,给人带来寒意,表现了不适感。
- “泥痕黦画裳”:泥土的沾染让衣服变得丑陋,象征生活的烦恼。
- “春阴太萧瑟”:春天的阴霾使人感到孤独和凄凉。
- “归费夕炉香”:回家的路上失去了温暖的期待,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雨比作侵扰的气息,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罗袜”与“画裳”形成对比,突出了生活的困境。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在春雨中感受到的孤独与对温暖归宿的向往,折射出人们在生活中的烦恼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雨:象征着忧愁和困扰。
- 罗袜:代表轻薄和脆弱。
- 春阴:象征着阴郁和萧瑟。
- 炉香:象征归属感和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罗袜”指的是什么? a) 粗糙的袜子
b) 轻薄的丝袜
c) 皮质的袜子 -
“夕炉香”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温暖的家庭
b) 旅行的快乐
c) 自由的生活 -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忧伤
c) 兴奋
答案:
- b) 轻薄的丝袜
- a) 温暖的家庭
- b) 孤独与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强调的是春天的美好与希望,而《暮雨谣三叠 其二》则表现了春雨带来的萧瑟与孤独。
参考资料:
- 《龚自珍全集》
- 《清代诗词选》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暮雨谣三叠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