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其四 元宵》

时间: 2025-01-27 04:15:36

长街竞作烧灯会。

向晚笙歌沸。

眼前风景不争多。

只奈此身长在异乡何。

荧荧一点残釭照。

愁也无人晓。

薄寒侵臂酒醒时。

墙外不知谁个闹蛾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街竞作烧灯会。向晚笙歌沸。眼前风景不争多。只奈此身长在异乡何。荧荧一点残釭照。愁也无人晓。薄寒侵臂酒醒时。墙外不知谁个闹蛾儿。

白话文翻译:

长街上热闹地举办着元宵灯会,傍晚时分,笙歌声响成一片。眼前的美丽景色并不在乎多么繁华,只是我身处异乡,心中难免感到惆怅。微弱的灯光照耀着我,愁苦无人知晓。微寒的空气侵袭着我的手臂,酒醒时分,墙外不知是谁在喧闹着放蛾儿。

注释:

  • 烧灯会:元宵节期间的灯会,庆祝活动,通常会有各种灯笼展出。
  • 笙歌:笙和歌声,指热闹的音乐和歌唱。
  • 异乡:指远离故乡的地方,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感。
  • 荧荧:形容微弱的光亮。
  • 残釭照:残余的灯光照耀。
  • 薄寒:微寒,形容天气的寒冷。
  • 闹蛾儿:指放烟花、灯笼等庆祝活动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士彪,清代诗人,生于江苏,擅长诗词创作,风格多样,常表达身世之感与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宵节,诗人身在他乡,虽然周围热闹非凡,但内心却难掩孤独与愁苦,反映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诗歌鉴赏:

《虞美人 其四 元宵》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以元宵节的热闹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街道上欢庆的场景,热闹的音乐与五光十色的灯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却感到身处异乡的苦涩,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油然而生。这种情感通过“只奈此身长在异乡何”的自问自答,表现得尤为真切。

后半部分的意象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荧荧一点残釭照”与“愁也无人晓”交织在一起,微弱的灯光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最后,诗人以“墙外不知谁个闹蛾儿”收尾,既是对外界喧嚣的无奈,也是一种对故乡热闹的向往与对比,增强了整首诗的情感张力。

整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诗词的韵律,而在内容上则大胆地将个人情感与节日氛围相结合,赋予作品更深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街竞作烧灯会:长街上热闹地举办元宵灯会,展现喜庆的节日气氛。
  2. 向晚笙歌沸:傍晚时分,音乐与歌声交织,描绘热闹的场景。
  3. 眼前风景不争多:眼前的美景并不在乎数量的繁多。
  4. 只奈此身长在异乡何:感叹身处他乡,无法享受这份热闹,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
  5. 荧荧一点残釭照:微弱的灯光映照着诗人,象征孤独。
  6. 愁也无人晓:内心的愁苦无人知晓,表现孤独感。
  7. 薄寒侵臂酒醒时:微寒的空气侵袭着身体,酒醒后的清醒使孤独感加重。
  8. 墙外不知谁个闹蛾儿:墙外的喧闹与自己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表达对热闹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荧荧一点残釭照”,用微弱的光象征孤独与愁苦。
  • 对比:诗中热闹的街景与诗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加深情感冲突。
  • 拟人:将“愁”赋予生命,使其成为一种无形的存在,体现内心的孤独。

主题思想:

本诗探讨了异乡人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尽管节日热闹,但心中的愁苦无人能知,表达了对温暖与归属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长街:象征热闹与欢庆,也映衬出诗人的孤独。
  • 灯会:节日的象征,欢乐的聚会,反衬诗人的孤寂。
  • 荧荧残釭:微弱的光象征着希望与孤独。
  • 薄寒: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冷清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元宵节
    • C. 端午节
  2. 诗人身处哪个地方?

    • A. 故乡
    • B. 异乡
    • C. 朋友家
  3. 诗中“荧荧一点残釭照”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孤独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在外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思念,但其背景是战乱中的苦涩,而《虞美人 其四 元宵》则是在节日欢庆中透出的孤独,反映出不同的情感深度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