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梅花引 秋思》
时间: 2025-01-11 20:08: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梅花引 秋思
作者: 曹溶 〔明代〕
夕阳山阔戍楼空。
厌西风,已西风。
何事风吹偏向客愁中。
沙草斜连铜狄路,
酒旗卷,一程程,绕汉宫。
汉宫,汉宫,扫残红。
花一丛,柳一丛。
忆也忆也,忆远送又泣孤鸿。
可惜鸳鸯湖上冷归蓬。
谩道梦魂能识路,
今夜里,比春来,梦不同。
白话文翻译
夕阳西下,山峦辽阔,边防哨楼显得空荡荡的。
我厌倦了西风,已经是西风了。
为什么这风偏偏吹向了我心中的愁苦呢?
沙草斜斜地连着铜狄古道,
酒旗随风卷起,一程又一程,绕过汉宫。
汉宫,汉宫,扫去残存的红花。
一丛丛的花,一片片的柳。
我思念啊思念,远送情人时又泪洒孤雁。
可惜鸳鸯湖上冷冷地归去的蓬草。
徒然说梦魂能识得路,
今夜的梦,比春天更不一样。
注释
- 戍楼:边防哨楼,用于守卫边境。
- 铜狄路:古代的一条著名道路,连接中原与边境。
- 酒旗:酒馆的标志,表示这里有酒可以饮用。
- 汉宫:指汉代的宫殿,象征繁华与美好。
- 孤鸿:孤独的雁,常用来比喻孤独的旅人。
- 鸳鸯湖:湖泊的名字,常与爱情和浪漫相联系。
典故解析
- 汉宫:汉代的宫殿,诗人提及此地,暗示昔日繁华的生活和对往昔的怀念。
- 孤鸿:古诗中常用的意象,代表孤独和离别,表达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溶,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情的细腻体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思念之时,表达了诗人在夕阳下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社会环境上,明代正处于动荡与变革之中,诗人通过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的苍凉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江城梅花引 秋思》充满了浓厚的秋意与深沉的思念。诗中描绘了黄昏时分的辽阔景象,夕阳与空荡的戍楼相映成趣,构建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西风的吹动,更是让人倍感忧愁,似乎将诗人的情感引向了远方。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把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沙草与铜狄路的连接,不仅描绘了秋日的凄凉,更引发了人们对曾经繁华的追忆。酒旗的随风而卷,象征着酒馆的热闹与喧嚣,然而在这热闹之中,诗人却感受到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汉宫,汉宫,扫残红”一句,反复吟唱,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也加深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柳树与花丛的意象交织,展现了秋天的凋零与思念的交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与思念之情。特别是最后几句,诗人对梦境的感慨,令人深思,显示了梦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情感的复杂与多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夕阳山阔戍楼空:描绘了傍晚的景象,夕阳西下,山峦辽阔,边防哨楼显得空旷,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 厌西风,已西风:表达了对西风的厌倦,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孤独的情绪。
- 何事风吹偏向客愁中:疑问句,风为何要吹向自己心中的愁苦,引发思考。
- 沙草斜连铜狄路:描写了秋天的景象,沙草与古道相连,暗示时间的流逝。
- 酒旗卷,一程程,绕汉宫:酒旗随风卷起,象征着往昔的繁华与热闹,暗含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汉宫,汉宫,扫残红:反复吟唱“汉宫”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扫去的残红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已成往事。
- 花一丛,柳一丛: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花与柳的交错,增添了思念的情感。
- 忆也忆也,忆远送又泣孤鸿:反复的“忆”字强调了思念之深,孤鸿象征孤独的旅人,寓意离别的伤感。
- 可惜鸳鸯湖上冷归蓬:对比恬静的鸳鸯湖,冷冷的归去,表达了失落的情感。
- 谩道梦魂能识路,今夜里,比春来,梦不同:对梦的思考,梦境与现实的不同,表达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夕阳、戍楼等意象象征着孤独与时间的流逝。
- 拟人:风的动作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花一丛,柳一丛”,形成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思念展开,通过自然景象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孤独与怀旧的深刻主题,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远方情人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戍楼:象征边防与孤独,隐喻人心的空虚。
- 西风:象征秋天的到来与愁苦的情绪。
- 花与柳:代表着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脆弱。
- 孤鸿:象征孤独的旅人,表达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汉宫”象征的是什么?
- A. 繁华
- B. 贫困
- C. 冷漠
- D. 罪恶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酒旗”象征着__。
-
判断题:诗人对西风感到厌倦。(对/错)
答案:
- A
- 热闹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秋夕》杜甫:描绘秋夜的孤寂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曹溶的《江城梅花引 秋思》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现了思念之情,但前者更多描绘秋天的景象,后者则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但情感的深度和形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方法》
- 《中国古代诗词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