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梅花引》

时间: 2025-01-11 16:54:45

黄花和我满头霜。

怕重阳。

又重阳。

不分早梅,还与斗寒香。

老去看花如雾里,被花恼,一枝枝,总断肠。

断肠。

断肠。

苦参商。

夜已长。

天已凉。

一叶一叶,落不尽、悲似潇湘。

那得罗浮、清梦到兰房。

明月笑人眠太早,飞去也,影徘徊,尚半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梅花引
黄花和我满头霜。
怕重阳。又重阳。
不分早梅,还与斗寒香。
老去看花如雾里,
被花恼,一枝枝,总断肠。
断肠。断肠。苦参商。
夜已长。天已凉。
一叶一叶,落不尽悲似潇湘。
那得罗浮清梦到兰房。
明月笑人眠太早,
飞去也,影徘徊,尚半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黄花盛开,但我满头白发,怕重阳节的到来,又是一年重阳。早梅的香气和寒冷的斗争让人难以分辨。老了,看花就像雾中看花,被花的美和愁苦所困扰,心中总是断肠之痛。夜晚漫长,天气也变得凉爽。一片片落叶,似乎无法止住,悲伤如潇湘水般绵延不绝。如何才能在罗浮山的清梦中回到兰房?明月似乎在嘲笑我入睡得太早,影子徘徊在床头,仍然有一半的床。

注释

  • 黄花:指菊花,重阳节时盛开,象征长寿。
  • 重阳:即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传统节日。
  • 断肠:形容心中极度悲痛。
  • 潇湘:指潇湘水,常被用来象征离愁别绪。
  • 罗浮:指罗浮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与归宿。
  • 兰房:指兰花的房间,象征幽静的理想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9—1643年),明代诗人,字子文,号松溪,晚号芹溪。他生活在明末动荡的时代,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索。

创作背景

《江城梅花引》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描写梅花和菊花等自然景物,表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诗歌鉴赏

这首《江城梅花引》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结合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整首诗通过黄花、早梅、落叶等意象,构建出一种深沉的悲伤情绪。诗人用“满头霜”来形容自己的衰老,显示了时间的无情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尤其是“断肠”三次的重复,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夜深人静,诗人对过去的追忆愈发强烈,落叶的纷飞象征着岁月的流逝,造成的悲伤如潇湘水般绵延不绝,耐人寻味。最后,诗人通过“明月笑人眠太早”的句子,展现了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矛盾,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花和我满头霜:描绘黄花和自己白发的对比,暗示诗人的年华已逝。
  2. 怕重阳。又重阳:重阳节的来临使人感到惆怅,代表时间的无情。
  3. 不分早梅,还与斗寒香:早梅的香气与寒风相争,象征生命中的斗争和坚持。
  4. 老去看花如雾里:老年人的视角模糊,花的美丽难以把握。
  5. 被花恼,一枝枝,总断肠:花的美让诗人心痛,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失落感。
  6. 夜已长。天已凉:夜深凉意,暗示生命的孤寂与寒冷。
  7. 一叶一叶,落不尽悲似潇湘:落叶的无尽象征着无尽的悲伤。
  8. 那得罗浮清梦到兰房:渴望回归理想中的宁静与美好。
  9. 明月笑人眠太早:明月似乎在嘲笑自己,表现出对生活的不满与无奈。
  10. 飞去也,影徘徊,尚半床:意象的模糊与不完整,表现了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落不尽悲似潇湘”,将落叶与悲伤类比。
  • 重复:如“断肠”三次,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如“明月笑人”,赋予明月情感,增加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起点,深入探讨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孤独与悲伤,表现出对生命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意象分析

  • 黄花:象征长寿与生命的延续。
  • 梅花:象征坚韧与美好。
  • 落叶:象征时光流逝与人生的悲凉。
  • 明月:象征孤独与对理想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年轻
    B. 长寿
    C. 美丽
    D. 忘却

  2. “断肠”一词在诗中出现了多少次? A. 一次
    B. 两次
    C. 三次
    D. 四次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孤独感? A. 明月
    B. 落叶
    C. 黄花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屈大均的《江城梅花引》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屈大均更多地侧重于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对离愁别绪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屈大均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