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相见欢
作者: 杨圻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井梧瑟瑟微寒,入帘间,如此江城秋色不堪看。
思旧梦,有谁共,倚雕栏,惟有五更残月照江山。
白话文翻译:
井边的梧桐树在微寒中瑟瑟作响,透过帘子望去,这江城的秋色令人难以忍受。思念往昔的梦,有谁能与我共同分享?我倚靠在雕刻的栏杆上,只有五更时分的残月照耀着这片江山。
注释:
- 井梧: 井边的梧桐树,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 瑟瑟: 形容风吹树叶或物体发出的声音,这里意指冷清。
- 入帘间: 透过窗帘看出去,表达一种隔绝感。
- 江城: 指作者所在的城市,象征着故乡或心灵的归处。
- 倚雕栏: 倚靠在雕刻精美的栏杆上,体现出一种忧伤的情绪。
- 五更: 代表凌晨时分,通常是思念最为深重的时刻。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成语或历史典故,但“残月”常常被用于表达孤寂的心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落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圻,清代诗人,生活于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秋季,正值时光流逝之际,诗人感受到孤寂的氛围,产生了对旧梦的追忆,反映了他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相见欢》充分展现了杨圻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诗的开头“井梧瑟瑟微寒”,以意象描绘了秋季的萧瑟与寒冷,营造出一种孤单的氛围。随后的“如此江城秋色不堪看”,更是直接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厌倦与无奈,仿佛在说,眼前的一切都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思旧梦,有谁共”,这一句蕴含了深刻的情感,诗人不仅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更感受到一种无以言表的孤独。此处的“旧梦”不仅是对往昔的追忆,更是一种对失去的渴望与无奈的叹息。
最后“惟有五更残月照江山”,通过描绘凌晨的月光,强化了孤独感。这一意象不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对未来的渺茫。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给人深思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井梧瑟瑟微寒: 诗人将寒冷的天气与梧桐树的声音结合,描绘出孤独的环境。
- 入帘间: 表达了通过帘子看外面的情景,增加了隔膜感。
- 如此江城秋色不堪看: 直接表达对当前景色的不满,隐含着对过去的怀念。
- 思旧梦,有谁共: 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渴望。
- 倚雕栏,惟有五更残月照江山: 用残月映照空寂的江山,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井梧”与寒冷环境结合,增强情感氛围。
- 拟人: 描述梧桐树的声音,使其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 “思旧梦,有谁共”与“倚雕栏,惟有五更”形成对比,突出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孤独景象,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内心的孤独,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理想追求的渴望。
意象分析:
- 井梧: 象征孤独与思念。
- 微寒: 反映心境的冷清。
- 秋色: 代表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残月: 代表孤独与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井梧瑟瑟微寒”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温暖
- B. 寒冷
- C. 炎热
- 答案: B
-
“思旧梦,有谁共”中“旧梦”指的是什么?
- A. 过去的回忆
- B. 未来的希望
- C. 现在的生活
- 答案: A
-
诗中提到的“残月”象征着什么?
- A. 希望
- B. 孤独
- C. 快乐
-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人事变化的感慨,风格细腻而情感丰富;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描绘,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