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约之》

时间: 2025-01-26 01:17:52

君胸寒而痞,我齿热以摇。

无方可捄药,相值久无憀。

欲寻秦越人,魂逝莫能招。

但当观此身,不实如芭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胸寒而痞,我齿热以摇。
无方可捄药,相值久无憀。
欲寻秦越人,魂逝莫能招。
但当观此身,不实如芭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你胸中寒冷而沉闷,而我却因热情而摇动。没有办法为你治病,长期相处却没有忧愁。想要寻找秦国和越国的人,但你的灵魂已去,无法召唤。只要看看自己,不如芭蕉真实。

注释:

  • 寒而痞:指心中感到寒冷而沉重。
  • 齿热以摇:指因热情而表现出的活力。
  • 捄药:指调理、治疗的药物。
  • 相值久无憀:长期相处却没有忧愁。
  • 秦越人:指来自古代秦国和越国的人,象征希望和归属。
  • 魂逝:灵魂已经离去。
  • 芭蕉:比喻真实和自然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以其政治改革和诗文成就而闻名,倡导新法,提倡以民为本。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安石的晚年,正值他在政治改革和个人生活中的困惑与挑战。诗中体现了他对友人的关心和对生命真实状态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开头两句通过“寒而痞”与“热以摇”的对比,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内心状态,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无奈。接着,诗人感叹无法为友人提供药物,表达出一种深切的无力感。在探索寻求的过程中,提到“秦越人”,这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引用,也象征着对理想和希望的追寻。然而,随着“魂逝莫能招”的出现,诗人意识到这种追寻已然无果,友人的灵魂已然逝去,无法再唤回。最后,通过“观此身,不实如芭蕉”的比喻,诗人以芭蕉的真实状态来反思自己的存在,暗示人生的虚幻与无常。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兼具哲理性与抒情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君胸寒而痞:指朋友心中感到孤独和沉重。
  2. 我齿热以摇:诗人因热情和活力而感到振奋。
  3. 无方可捄药:无力为朋友提供帮助,表达出一种无奈。
  4. 相值久无憀:长时间相处却没有忧愁,反映友谊的真挚。
  5. 欲寻秦越人:想要寻找理想中的人或美好事物。
  6. 魂逝莫能招:意识到追寻已无意义,友人已逝去。
  7. 但当观此身:结束时的自省,反思自身存在。
  8. 不实如芭蕉:以芭蕉比喻真实与虚幻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的状态比作寒冷、沉重;自身状态比作芭蕉。
  • 对比:通过对比两者的状态反映情感。
  • 象征:秦越人象征理想与希望。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友谊的深刻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关怀的心情和对生命真实状态的思考,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而痞:象征孤独与沉重的心境。
  • 热以摇:象征活力与热情。
  • 芭蕉:象征真实与自然的生命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秦越人”象征什么? a) 朋友
    b) 理想与希望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b

  2. 诗人对自身存在的比喻是什么? a) 寒而痞
    b) 不实如芭蕉
    c) 齿热以摇
    答案:b

  3. 诗人对朋友的情感是: a) 无所谓
    b) 深切的关心
    c) 轻蔑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均涉及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但王安石的风格更为沉郁,关注现实与内心的深刻反思,而李白的作品则往往表现出豪放与洒脱,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