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八首》
时间: 2024-09-19 21:17: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物余一体,九州余一家。
秋毫不为小,徼外不为遐。
不识寿与夭,不知贫与赊。
忘心乃得道,道不去纷华。
近迹以观之,尧舜亦泥沙。
庄周谓如此,而世以为夸。
白话文翻译:
万物都是一个整体,九州就像是同一个家。
秋天的细毛也不该被视为微小,外面的事物也不该被看作遥远。
不知生命的长短,不知道贫富的差距。
忘却心中的杂念才能领悟到真理,而真理并不离开繁华。
从近处来看,尧舜也不过是泥沙而已。
庄周说过这样的话,而世人却以为是夸夸其谈。
注释:
- 秋毫:指秋天的细小羽毛,比喻微小的事物。
- 徼外:指远方或外界。
- 寿与夭:指生命的长短。
- 贫与赊:指贫穷与富贵。
- 忘心:指忘却内心的杂念。
- 道:指真理或道理。
- 尧舜:古代贤明君主的代表。
- 庄周:庄子,古代哲学家,以其道家思想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变法,致力于政治改革,其诗词风格清新、雄浑,常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国家危机与社会动荡加剧。王安石借诗表达对万物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思,反映其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理想追求。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杂咏八首》通过对万物一体的阐述,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他从“万物余一体,九州余一家”开篇,便以宏观的视野将整个宇宙视为一个整体,表达出一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在他看来,生活中不该以细小的事物来划分界限,反而应以大局为重。诗中提到“秋毫不为小”,不仅在强调细节的重要性,更是在倡导一种对生命平等的看法。接下来的“不识寿与夭,不知贫与赊”,则进一步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是否应当被物质所束缚。
此外,王安石在诗中提及“忘心乃得道”,表达了他对道理和真理的向往,认为只有内心的宁静与清晰,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本质。最后以“尧舜亦泥沙”结束,似乎在提醒世人,即便是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终究也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人平等。
整首诗表现出王安石深邃的哲学思考,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与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万物余一体,九州余一家”:强调万物的统一性,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 “秋毫不为小,徼外不为遐”:微小的事物也有其重要性,不应忽视远方的联系。
- “不识寿与夭,不知贫与赊”:人们对生命的长短与财富的差距缺乏真正的理解。
- “忘心乃得道,道不去纷华”:只有忘却杂念才能领悟真理,而真理并不远离繁华的生活。
- “近迹以观之,尧舜亦泥沙”:即使是古代的圣人,最终也归于自然,显示出生命的平凡。
- “庄周谓如此,而世以为夸”:引用庄子的思想,指出世人往往误解真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万物视为一体,用“秋毫”比喻细微的事物。
- 对仗:诗中“寿与夭”和“贫与赊”形成对仗,使得表达更为鲜明。
- 反语:最后提及庄周的话,实际上是对世人理解的讽刺。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倡导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生命与社会的方式,提醒人们珍视生活中的每一部分,追求更加真实的自我。
意象分析:
- 万物:象征自然与生命的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
- 九州:代表国家,体现出一种大团结的精神。
- 秋毫:细小的事物,象征生活中的细节,提醒人们关注微小的事物。
- 尧舜:象征古代的理想人格,反映出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安石在诗中强调万物的什么特性?
- A. 分离性
- B. 统一性
- C. 繁杂性
-
“秋毫不为小”的意思是?
- A. 微小的事物不重要
- B. 微小的事物同样重要
- C. 微小的事物应被忽视
-
诗中提到的“尧舜”象征着什么?
- A. 普通人
- B. 圣贤
- C. 平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安石的《杂咏八首》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但王安石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更加突出人生的豪情与追求。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