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宝岩寺寒碧亭二首
风吹洞口云,水动山头月。
野老时问人,前村多少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寒碧亭的情景:风吹动洞口的云朵,水面映照着山顶的月亮。一个乡村的老者向我询问,前村下了多少雪。
注释:
- 风吹洞口云:风吹动山洞口的云彩,描绘出自然的动态美。
- 水动山头月:水面微波荡漾,映照着山头的明月,展现了湖光山色的意境。
- 野老:指乡村的老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生活。
- 时问人:在特定的时间里问我,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前村多少雪:询问前村的雪情,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特别的典故,但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故,展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提倡新法,重视政治与经济改革。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政治生涯的高峰期。在这段时间,王安石心中充满了对理想乡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诗歌鉴赏:
《题宝岩寺寒碧亭二首》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的冬日图景。诗中以“风吹洞口云,水动山头月”开头,首先通过动态的自然景象引导读者的视线,仿佛能感受到风的轻拂和水的波动。这种景象不仅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宁静的环境,也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野老时问人,前村多少雪”则将视角转向人,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乡村老者的提问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温情和人际之间的关怀。通过对“雪”的询问,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关注,也隐含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关怀。这种质朴的情感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王安石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的意境清幽,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理解,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吹洞口云:描绘风的力量,云在动,给人以生动之感。
- 水动山头月:水的轻波映照出山顶的明月,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
- 野老时问人:乡村的老者在与我交谈,体现出人情味。
- 前村多少雪:询问前村的雪量,展示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及乡村生活的闲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情交融,形成诗意画面。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通过“风吹”、“水动”给自然赋予生命。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土情怀的珍视,体现出一种平和、恬淡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着变化与自由,传递出自然的力量。
- 云:象征着梦幻与宁静,给人以遐想。
- 月:象征着清冷与孤独,反映出内心的思考。
- 雪:象征着纯洁与宁静,带来一种冬日的肃静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风吹洞口云”所描绘的是哪个自然现象?
- A. 风
- B. 云
- C. 雪
答案:A
-
“野老时问人,前村多少雪”中“野老”指的是:
- A. 城市中的老人
- B. 乡村中的老人
- C. 诗人自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情的关系,表达了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夜景描绘情感,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题宝岩寺寒碧亭二首》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安石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