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儿媚 上冢
作者: 叶慧光 〔清代〕
半篙春水碧罗纹。
流出杏花村。
行人陌上,纸钱飞蝶,
细雨如尘。
归来似醉浑无力,
界面尚啼痕。
金炉香冷,
纱窗月上,
灯火黄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春天的水面上波光粼粼,像是碧色的罗纹,流出的水从杏花村中冒出。路上的行人,像纸钱一样随风飞舞,细雨如同尘埃一般飘落。归来时我似乎喝醉了,浑身无力,脸上仍然留有啼哭的痕迹。金炉中的香已经冷却,纱窗外的月光照射进来,灯火映照着黄昏的景象。
注释:
- 篙:一种长杆,通常用来撑船。
- 碧罗纹:形容水面波光的颜色和样式,像罗纹布一样。
- 纸钱:祭祀时焚烧的纸钱,象征对逝者的追思。
- 细雨如尘:形容细雨轻柔如同尘土般轻盈。
- 归来似醉浑无力:形容归来时的疲惫和恍惚。
- 界面:面容,此处指脸上。
- 啼痕:哭泣后留下的痕迹。
- 金炉香冷:表示香炉中的香已经熄灭。
- 纱窗月上:形容月光透过纱窗照射进来。
- 灯火黄昏:黄昏时分的灯光。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述历史典故,但其意境和情感与传统的离别、思乡、怀旧等主题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慧光,清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其诗歌风格细腻、清新,常结合个人感悟与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诗人或许在春游中经历了别离与怀念,描绘了春水、杏花、细雨等自然景象,寄托了对过往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眼儿媚 上冢》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眷恋与对离别的感伤。开篇以“半篙春水碧罗纹”描绘了春水的波光,与“流出杏花村”相结合,构建了一个温馨而富有生机的乡村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行人陌上,纸钱飞蝶”的意象,表现了在春日的温暖与柔和中,行人如同纸钱一般随风而舞,这一形象既描绘了春天的轻柔,也隐含了对逝者的追思。最后几句“归来似醉浑无力”和“金炉香冷,纱窗月上,灯火黄昏”,则通过对归来的无力感和黄昏时分的冷清描写,深化了思乡之情和离别的惆怅。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美,又有心灵的感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篙春水碧罗纹:春水波光粼粼,呈现出碧绿的颜色,似罗纹状。
- 流出杏花村:水流从杏花盛开的村庄流出,生机盎然。
- 行人陌上,纸钱飞蝶:路上的行人犹如纸钱在空中飞舞,形成一种轻盈的意象。
- 细雨如尘:细雨轻柔,如同尘埃一般飘落,增添了春天的气息。
- 归来似醉浑无力:归来时感到如醉一般,神志模糊,浑身无力。
- 界面尚啼痕:面容上仍有哭泣留下的痕迹,暗示内心的伤感。
- 金炉香冷:金炉中的香火已然冷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纱窗月上,灯火黄昏:月光透过纱窗,黄昏时分的灯火映照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行人”比作“纸钱”,表现轻盈与无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细雨如尘,赋予了细雨一种柔和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水:象征着生命与希望,春天的生机。
- 杏花:代表美好与纯真,寓意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细雨:象征柔情与思念,传递出淡淡的忧伤。
- 金炉:象征家庭与温暖,暗含对过去的怀念。
- 月光:象征孤独与思考,反映内心的宁静与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半篙春水碧罗纹”所描绘的是哪种季节的景象?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
“归来似醉浑无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疲惫
C. 愤怒
D. 骄傲 -
“金炉香冷”暗示了什么? A. 家庭温暖
B. 时间的流逝
C. 春天的来临
D. 快乐的回忆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思念,情感更为沉重。
- 《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则通过对月光的描写,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细腻和温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