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八韵呈明叔》
时间: 2025-01-26 23:34: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雨八韵呈明叔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蕴隆亦太甚,荟蔚不朝隮。
直可忧秋廪,非徒病夏畦。
民心或能徹,天造固难稽。
黯淡云缠簇,滂沱日未西。
衣襟坐来冷,城阙望中迷。
园笋新梢活,庭蕉湿叶低。
响从客破纸,行喜屐生泥。
昨旦烦相报,凭君谢竹鸡。
白话文翻译
这场大雨来得虽及时,却也有些过于猛烈,让人担忧秋收的粮仓,仿佛不仅仅是夏天的田地遭受了损害。虽然民众的心情或许能得到舒缓,但天灾的影响却是无法预料的。阴沉的云层交织在一起,倾盆大雨还未停息。衣襟湿冷,我坐着向远方的城墙凝望,视线却被迷雾笼罩。园中新长出的竹笋生机勃勃,庭院里的蕉叶因雨水而低垂。客人的纸船被雨水打破了,行走的时候脚下的泥土发出清脆的响声。昨天的烦恼已经得到解答,恳请你代我谢过那只竹鸡。
注释
字词注释:
- 蕴隆:聚集、丰盛的意思,形容雨水的丰富。
- 荟蔚:形容景象繁茂,生机勃勃。
- 秋廪:秋季的粮仓,指代农作物的收成。
- 黯淡:形容阴沉、暗淡的天气。
- 滂沱:形容雨水很大,倾泻而下。
- 屐:一种木屐,古时的鞋子。
典故解析:
- 竹鸡:竹鸡是古代人们常用的食物,作为一种生活的寄托和象征,表达对生活的感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尤其以其治国理政和历史学的成就受到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喜雨八韵呈明叔》写于北宋时期,正值农耕社会,雨水的丰盈与否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经济。诗中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感受及对民生的关心,表现出对雨水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喜雨”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雨水带来的生机与忧虑的复杂感受。开篇两句似乎在庆贺雨水的丰沛,但随即转向对秋季收成的担忧,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雨水是滋润万物的源泉,但过于猛烈的雨水却又可能导致农田的损害,揭示出自然对人类生活的不可控性。
中间几句展现了雨后景象的生动,云层的缠绕、倾盆而下的雨水,描绘出一种忧郁而迷茫的氛围。此时,作者的衣襟因湿冷而感到不适,城阙在雨中显得模糊不清,意象的交织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无奈。
最后几句以“响从客破纸”点题,雨水打破了宁静,带来了新的生机,而“凭君谢竹鸡”则是对生活的一种感激与期待,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希冀。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司马光的细腻观察与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蕴隆亦太甚:雨水聚集太过丰富。
- 荟蔚不朝隮:景象繁茂却没有直接的阳光。
- 直可忧秋廪:使人忧虑秋天的粮仓。
- 非徒病夏畦:不仅仅是夏天的田地遭受损害。
- 民心或能徹:民众的心情或许能得到舒缓。
- 天造固难稽:天灾的影响往往难以预料。
- 黯淡云缠簇:阴沉的云层交织在一起。
- 滂沱日未西:倾盆大雨还未停息。
- 衣襟坐来冷:湿冷的衣襟让我感到不适。
- 城阙望中迷:远方的城墙在雨中显得模糊。
- 园笋新梢活:园中的竹笋因雨而生机勃勃。
- 庭蕉湿叶低:庭院的蕉叶因雨而低垂。
- 响从客破纸:客人的纸船因雨而破,发出声音。
- 行喜屐生泥:行走时脚下的泥土发出响声。
- 昨旦烦相报:昨天的烦恼得到了回应。
- 凭君谢竹鸡:恳请你代我感谢竹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心情相对照,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响从客破纸”赋予物体以人性,使景象更具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期待,传达了对雨水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丰收的希望,也有对自然灾害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也暗示着潜在的灾难。
- 云:象征着阴郁与不确定,反映出人们对天气的无奈。
- 竹笋与蕉叶:象征着生命与希望,雨水滋润后万物复苏的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雨水的喜悦
- B. 对秋收的忧虑
- C. 对自然的敬畏
- D. 以上皆是
-
“衣襟坐来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温暖
- B. 寂寞
- C. 湿冷
- D. 快乐
-
“园笋新梢活”中的“新梢”指的是什么?
- A. 竹子的新枝
- B. 新长出的树叶
- C. 新长出的花朵
- D. 新长出的根
答案:
- D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司马光的《喜雨八韵》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受与对生活的思考,但杜甫更多地强调了战乱带来的苦难,而司马光则聚焦于自然现象对生活的影响,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司马光全集》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