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建南好,乘兴踏青行。
虫果侩权村有市,
蜡花开遍庙无灵。
春会记分明。
白话文翻译:
建南的春光真好,兴致勃勃地去踏青游玩。
虫鸣鸟叫,村里热闹非凡,
蜡梅花开遍庙宇,却没有神灵显现。
春天的景象依然记忆犹新。
注释:
- 建南:指的是建南地区,古代对南方某些地区的称呼。
- 乘兴:心情愉悦,兴致勃勃。
- 踏青:春天时外出游玩,欣赏自然景色。
- 虫果:指虫鸣和果实,形容春天的生机。
- 侩权:可能是指热闹的市场或集市。
- 蜡花:蜡梅,冬春开花,象征寒冷中绽放的美丽。
- 庙无灵:庙宇中没有神灵显现,可能暗指宗教信仰的淡薄或人对自然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慎仪,清代诗人,因其诗作常表现出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的结合,受到后人喜爱。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注重描绘生活与自然。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春季,诗人乘兴外出踏青,感受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张慎仪的《忆江南 其一》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诗中“建南好,乘兴踏青行”开篇即展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仿佛带领读者走入春意盎然的江南。接着描绘了虫鸣和市场的热闹,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气象。诗的后半部分提到蜡梅花开遍庙宇,却没有神灵显现,反映出诗人对宗教和现实的思考。这种对比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世界之间的冲突与迷失。
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流畅,意象丰富,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象紧密相连,展现了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建南好,乘兴踏青行。”:诗人首先表达对建南春日的赞美,并描绘自己愉快的出游情景。
- “虫果侩权村有市,”:描绘乡村热闹的景象,虫鸣声和集市的繁华相映成趣,表现了春天的生机。
- “蜡花开遍庙无灵。”:蜡梅花盛开,庙宇却没有神灵显现,暗示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冷漠,或者春天的美好景象更吸引人。
- “春会记分明。”:诗人清晰地记得春天的美好时光,充满了怀念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和拟人:通过“虫果”、“蜡花”等意象生动描绘春天的气氛。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建南:象征温暖、春天的美好。
- 虫果:生命力的象征,春天的气息。
- 蜡花:坚韧与美丽的结合,象征春天的希望。
- 庙:宗教信仰的象征,暗示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建南”的意思是?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D. 东方 -
“乘兴踏青行”中“乘兴”指的是? A. 乘坐交通工具
B. 心情愉悦
C. 乘坐船只
D. 心情忧郁 -
诗中提到蜡梅花开遍庙宇,暗示了什么? A. 冬天来了
B. 寺庙的繁荣
C. 对宗教信仰的思考
D. 人们的快乐
答案:1-B,2-B,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 杜甫的《春望》:描绘春天的生机与国家的沉痛。
诗词对比:
- 比较张慎仪与李白的春日描写,前者更为细腻,后者则更为豪放,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