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供奉群鹤》

时间: 2025-01-27 03:26:37

出珥银貂侍太清,回看双鹤舞中庭。

翩翩曾是仙人骥,两两尚仪君子形。

静夜欲还缑岭月,终朝思啑太湖萍。

莫将树上鸡相并,会待归飞向杳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珥银貂侍太清,
回看双鹤舞中庭。
翩翩曾是仙人骥,
两两尚仪君子形。
静夜欲还缑岭月,
终朝思啑太湖萍。
莫将树上鸡相并,
会待归飞向杳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场景:诗人在清晨时分,耳旁有侍者佩戴的银貂耳饰,目光回望,看到两只鹤在庭院中翩翩起舞。那优雅的舞姿仿佛是神仙骑上的骏马,显得格外高贵。夜晚静谧,月色要归向缑岭,而整天的思绪则飘荡在太湖的浮萍上。不要把树上的鸡相提并论,真正的归宿是在无边的天际飞翔。

注释:

  • 出珥:佩戴耳饰,指佩戴银貂耳环的侍从。
  • 太清:道教的一个境界,象征着清静无为的理想状态。
  • 双鹤:双双飞舞的仙鹤,象征高洁和长寿。
  • 翩翩:形容舞姿轻盈、优美。
  •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常用来比喻德行的人。
  • 缑岭:一个地名,指的是山脉,象征归隐。
  • :意为“啃食”,此处形容思念的状态。
  • 杳冥:指遥远的地方,象征归隐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青溪,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咏物,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梅尧臣在仕途上也有所成就,任职于朝廷,经历了复杂的政治环境。

创作背景:

《史供奉群鹤》创作于梅尧臣晚年时期,正值他在官场的沉浮与对自然的向往交织之时。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优雅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与理想生活的向往。开篇“出珥银貂侍太清”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耳边的侍从装扮奢华,暗示着诗人与世俗生活的隔绝。接着“回看双鹤舞中庭”描绘了庭中双鹤翩翩起舞的美丽景象,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追求的理想。

“翩翩曾是仙人骥”一句,将鹤比作神仙的骏马,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崇高追求,而“静夜欲还缑岭月”则将夜晚的宁静与归隐的理想结合,表达诗人渴望逃离喧嚣、归向自然的愿望。

最后两句“莫将树上鸡相并,会待归飞向杳冥”则是对世俗的拒绝,树上的鸡象征着庸俗低贱的生活,而归飞向杳冥则是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表明了诗人对道德理想的追求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出珥银貂侍太清:点明环境,侍从的装饰与太清的境界形成对比。
  2. 回看双鹤舞中庭:回头看见双鹤,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翩翩曾是仙人骥:鹤的舞姿像神仙的骏马,表现出超脱的理想。
  4. 两两尚仪君子形:鹤的舞姿优雅,象征着君子高洁的形象。
  5. 静夜欲还缑岭月:夜晚的宁静与思归的愿望,表现对自然的向往。
  6. 终朝思啑太湖萍:整日思念,浮萍随波而动,象征漂泊的心情。
  7. 莫将树上鸡相并:拒绝世俗生活的低贱,强调理想的高洁。
  8. 会待归飞向杳冥:归向理想的生活,渴望无拘无束的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翩翩曾是仙人骥”,将鹤比作神仙的骏马,突显高雅与超脱。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 排比:通过并列的句式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梅尧臣对高洁理想的追求,渴望归隐于自然,远离世俗的纷扰,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貂:象征富贵与奢华,暗示诗人所处的世俗环境。
  • 双鹤:象征高洁、长寿及理想,暗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缑岭:象征归隐的理想,反映诗人的内心追求。
  • 太湖萍:象征漂泊与无定,表现诗人对生活的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银貂”象征什么? A. 富贵
    B. 贫穷
    C. 平凡
    D. 迷惘

  2. “双鹤舞中庭”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喧闹的市集
    B. 宁静的庭院
    C. 繁忙的街道
    D. 荒凉的野外

  3. 诗人最后一句中提到的“杳冥”是什么意思? A. 盛开的花
    B. 远方的天空
    C. 黑暗的深渊
    D. 迷茫的境地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史供奉群鹤》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梅尧臣更多地展现了对世俗生活的拒绝,而王维则强调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反映了两位诗人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梅尧臣集》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