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仲弥性席上)》

时间: 2025-01-26 22:49:40

曾到蕲州不,人人说使君。

使君才具合经纶。

小试边城、早晚上星辰。

佳节重阳近,清歌午夜新。

举杯相属莫辞频。

后日相思、我已是行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歌子(仲弥性席上)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曾到蕲州不,人人说使君。
使君才具合经纶。
小试边城早晚上星辰。
佳节重阳近,清歌午夜新。
举杯相属莫辞频。
后日相思我已是行人。

白话文翻译

曾经到过蕲州吗?人人都在谈论那位使君。
那位使君才华横溢,才能与抱负兼具。
在边城的小试中,早晚与星辰相伴。
重阳佳节即将来临,清歌在午夜响起。
举杯相聚,切莫推辞频频。
后日我已成为行人,思念你将愈加浓烈。

注释

  • 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历史上是个重要的地方。
  • 使君:指的是地方官员,这里特指才华出众的官员。
  • 经纶:指治国理政的才能。
  • 小试:指小规模的考验或尝试。
  • 边城:指边境的城镇,可能暗示战争或挑战。
  • 重阳:指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欢庆。
  • 清歌:清脆动人的歌曲。
  • 相属:相互之间的联系或情感。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象征长寿和团聚,常与饮酒、赏菊等活动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仲弥,号惭愧,宋代诗人,擅长词曲,多有情感深刻、意境悠远之作。其作品常描绘个人情感与社会人生的结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诗人与友人聚会之际,表达了对重阳佳节的期待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社交生活与情感交流。

诗歌鉴赏

《南歌子(仲弥性席上)》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对友情和节日的珍视。词的开头以“曾到蕲州不”引入,设问的形式自然流畅,给人一种亲切感。接着对使君的赞美,体现了对才华的欣赏,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友人的敬重和期望。小试边城的意象,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重阳节的临近,清歌在午夜响起,增强了节日的氛围,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最后一句“后日相思我已是行人”则掺杂了一种离别的惆怅,体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到蕲州不,人人说使君:开篇设问,营造出一种亲切的氛围,引导读者进入诗人的思绪。
  2. 使君才具合经纶:对使君的赞美,表达了对其才华和能力的认可。
  3. 小试边城早晚上星辰:通过“早晚上星辰”的意象,传达了时光流逝与人生境遇的交织。
  4. 佳节重阳近,清歌午夜新:描绘了重阳节的氛围,营造出欢乐的情景。
  5. 举杯相属莫辞频: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情谊,倡导珍惜相聚的时光。
  6. 后日相思我已是行人:暗示离别带来的思念,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歌”比作夜晚的欢乐,表现出节日的气氛。
  • 对仗: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设问:引入“曾到蕲州不”,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未来的不安。

意象分析

  • 蕲州:代表着过去的回忆与情感寄托。
  • 星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重阳节:象征着团聚与欢乐,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曾到蕲州不”中的“蕲州”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湖南
    • B. 湖北
    • C. 四川
    • D. 广东
  2. “使君才具合经纶”中的“经纶”是什么意思?

    • A. 治国理政的才能
    • B. 文学作品
    • C. 个人能力
    • D. 家庭背景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离别的伤感
    • B. 友谊的珍贵
    • C. 自然景观
    • D. 战争的无奈

答案

  1. B. 湖北
  2. A. 治国理政的才能
  3. B. 友谊的珍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同样表达了对友情和人生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同样涉及到思念和离别的主题。

诗词对比

  • 张孝祥 vs. 苏轼:两位诗人都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的感慨,但张孝祥更加细腻,情感更为直接;而苏轼则更倾向于哲理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