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江学士睦州通判》

时间: 2025-01-11 04:49:04

涉淮淮水浅,泝溪溪水迟。

君到桐庐日,正值采茶时。

试问严陵迹,今复有谁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涉淮淮水浅,泝溪溪水迟。君到桐庐日,正值采茶时。试问严陵迹,今复有谁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送别江学士到睦州的情景。首先提到淮水的水浅,溪水流速缓慢,暗示着离别的艰难与悠长。接着,诗人提到江学士到达桐庐的日子正好是采茶的时节,暗示着生命的美好与繁忙。最后,诗人询问严陵的踪迹,如今又有谁能够记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注释

  • 涉淮:指的是渡过淮河。
  • 泝溪:逆流而上溪水。
  • :指江学士,诗中的主角。
  • 桐庐:地名,位于今浙江省,因盛产茶叶而闻名。
  • 采茶时:春季茶叶采摘的时节。
  • 严陵:古地名,今浙江省的一部分,指严子陵,历史上隐士。

典故解析

“严陵迹”指的是历史上的隐士严子陵,他隐居于此,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诗中提到严陵,表明了对历史和人事变化的思考,也暗含着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祝愿与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宗之,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的诗作。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梅尧臣送别江学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交往的重视。

诗歌鉴赏

《送江学士睦州通判》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梅尧臣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捕捉了送别的时刻。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传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祝福。“涉淮淮水浅,泝溪溪水迟”开篇便设定了一个安静而缓慢的场景,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感。接着,桐庐的采茶时节则带来了一丝生机与活力,象征着生活的继续与希望。

最后的“试问严陵迹,今复有谁知”则是对历史的追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仿佛在说,尽管世事如梦,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却是永恒的。这种情感的交织使整首诗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有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展现了梅尧臣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涉淮淮水浅”:水面平静,暗喻离别的轻松与无奈。
    • “泝溪溪水迟”:溪水流动缓慢,象征着离别的漫长和艰难。
    • “君到桐庐日”:点明时间,强调友人到达的特定日子。
    • “正值采茶时”:描绘自然美景,体现生活的繁忙与美好。
    • “试问严陵迹”:引入历史人物,反映对往事的追忆。
    • “今复有谁知”:表达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涉淮淮水浅,泝溪溪水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通过意象的对比,如静水与繁忙的采茶,展现了情感的复杂性。
  • 主题思想:中心思想在于对友人的送别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历史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桐庐:代表着美好与宁静的生活。
  • 采茶:象征着生活的繁忙与希望。
  • 严陵:历史的象征,反映了人们对过往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桐庐”位于哪个省?

    • A. 江苏省
    • B. 浙江省
    • C. 安徽省
  2. “试问严陵迹,今复有谁知”中“严陵”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陶渊明
    • B. 严子陵
    • C. 白居易
  3.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 A. 大海
    • B. 河流和溪水
    • C. 高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这首送别诗与李白的《送友人》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友人的离别表达深切的情感,但梅尧臣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情感。这种风格的差异反映了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时的不同艺术手法。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梅尧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