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柔桑细麦绿油油,
云水烘春烂不收。
马上困来寻歇处,
断堤寺里半时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美丽景象:嫩绿的桑树和细小的麦子交相辉映,充满生机;云彩和水面映衬着春天的景色,令人陶醉;骑马的旅人感到疲倦,寻找一个休息的地方,最终停留在了断堤寺这一处。
注释:
- 柔桑:指柔软的桑树,象征春天的生机。
- 细麦:细小的麦子,描绘丰收的希望。
- 云水:云与水,形容春天的景色温暖而美丽。
- 烘春:形容春天的气息浓烈。
- 断堤寺:指位于断堤之处的寺庙,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半时留:指在此停留一段时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生卒年不详),字子明,号白华,宋代诗人,以词著称,尤其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和景物。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体现出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题断堤寺 其一》创作于作者游历之时,表达了他在春天的美景中感受到的宁静和思索。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借景抒情,寄托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自然之美。首句“柔桑细麦绿油油”运用生动的形象,展现出春天的万物复苏,桑树和小麦的颜色鲜明,给人一种清新而生动的感觉。接着“云水烘春烂不收”则通过对云水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春日的温暖和丰盈,仿佛空气中都充满了春的气息。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马上困来寻歇处”描绘了他在旅途中的疲惫,表现出一种对宁静和安逸的渴望。最终,诗人选择在“断堤寺里半时留”来表达他对这一处宁静之地的依恋。整体来看,诗歌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更通过旅人的状态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和谐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柔桑细麦绿油油:通过“柔桑”和“细麦”两种植物,展现出春天的生机,生动形象。
- 云水烘春烂不收:描绘了春日的云水交融,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 马上困来寻歇处:表达了旅人疲惫的状态,渴望找到一个可以歇息的地方。
- 断堤寺里半时留:最终选择在寺中停留,表现出对宁静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比喻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 拟人:将春天的气息与自然景色赋予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例如“云水烘春”与“柔桑细麦”,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宁静和安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心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柔桑: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细麦:预示着丰收与安定的生活。
- 云水:代表着自然的和谐美好,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 断堤寺:作为一个停留的地方,象征着内心的归属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春天植物有哪些?
- A. 橙树和桃树
- B. 柔桑和细麦
- C. 杜鹃和梅花
-
诗人选择停留的地方是什么?
- A. 山顶
- B. 断堤寺
- C. 小河边
-
该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出对春天的赞美。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描绘春日的生机,展现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题断堤寺 其一》与《春望》(杜甫):两首诗均描绘春天的美好,但《春望》更多地涉及社会背景与内心的忧虑,而《题断堤寺 其一》则更强调个人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好。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赏析》
- 《宋代文学史》
- 《张孝祥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