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一日得许昌晏相公书》
时间: 2025-01-27 03:09: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月二十一日得许昌晏相公书
作者:梅尧臣
哀忧向二年,朋戚谁与书。
敢意大丞相,尺题传义庐。
从来凤凰鸣,不厌寒竹疏。
茂林多翔鸟,要路盛高车。
穷巷一如此,江深无鲤鱼。
白话文翻译
这两年来我心中忧愁,亲友中有谁能写信来慰问呢?
我敢想象那位大丞相,给我写下的字句,传达着他的关怀。
自古以来,凤凰鸣叫在寒冷的竹林中,从来不觉得竹子稀疏。
繁茂的树林里,飞翔的鸟儿众多,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车马兴盛。
然而在穷巷深处,景象却是一样,江水深处却没有鲤鱼。
注释
- 哀忧:忧愁、悲伤。
- 朋戚:朋友和亲戚。
- 大丞相:指地位显赫的宰相。
- 尺题:短小的题词。
- 凤凰鸣:比喻吉祥之事。
- 寒竹疏:寒冷的竹林中显得稀疏。
- 茂林:繁茂的树林。
- 要路盛高车:形容通往成功的道路繁华。
- 穷巷:贫穷的巷道。
- 江深无鲤鱼:比喻深渊中无鱼,暗指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德润,号南溪,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现实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对友人失联的忧虑及对时局的思考,反映了他在政治动荡中的无奈与孤独。诗中提及的“丞相”或许是对当时政局的一种寄托与期待。
诗歌鉴赏
《十月二十一日得许昌晏相公书》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作。诗人通过对亲友失联和时局的忧虑,展现了他内心的苦闷与渴望。在首句“哀忧向二年”中,梅尧臣以“二年”来表明他长期的孤寂与难以言表的悲伤,伴随着“朋戚谁与书”的疑问,表达了对友人关怀的渴望和失落。
接下来的两句“敢意大丞相,尺题传义庐”则展示了诗人对权贵的期盼与尊敬。诗人希望通过丞相的关怀来获得慰藉,这表现了他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对权力的依赖。
中间的描写“从来凤凰鸣,不厌寒竹疏”则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暗示即使在逆境中也要保持信念和希望。最后的“穷巷一如此,江深无鲤鱼”则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显现了他对社会环境的敏感与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哀忧向二年:表达了长时间的忧伤与无奈。
- 朋戚谁与书:质疑自己是否有亲友关心自己,体现孤独感。
- 敢意大丞相:提到丞相,暗示对其地位的敬重。
- 尺题传义庐:表示希望丞相的短文能传达关怀。
- 从来凤凰鸣:借用凤凰象征吉祥与美好。
- 不厌寒竹疏:强调即使在寒冷的环境中也应保持希望。
- 茂林多翔鸟:描绘繁华与生机。
- 要路盛高车:表明成功的道路繁荣。
- 穷巷一如此:描绘贫困的环境。
- 江深无鲤鱼:形象地表现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
修辞手法
此诗运用了比喻(如“凤凰鸣”)、对仗(如“朋戚”和“丞相”)、排比(如“从来凤凰鸣”和“不厌寒竹疏”)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思念,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展现出人们在困境中的孤独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凰:象征吉祥与美好。
- 寒竹:象征逆境与艰难。
- 茂林:象征生机与繁荣。
- 鲤鱼:象征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朋戚”指的是: A. 朋友和亲戚
B. 只朋友
C. 只亲戚
D. 无人 -
诗中提到的“大丞相”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朋友的怀念
C. 对统治者的期待
D. 对社会的失望 -
“江深无鲤鱼”意在表达: A. 江水宽阔
B. 生活的富足
C. 内心的失落与无奈
D. 自然的美好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柳宗元的《江雪》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十月二十一日得许昌晏相公书》和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国家和友人的思念,但梅尧臣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强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情感基调和表达形式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