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吏》
时间: 2025-01-10 22:00: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潼关吏》
作者: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士兵们匆忙地在潼关修筑城墙的情形。大城虽然坚固,却不如小城高耸。诗人向潼关的官员询问修城是否可以防御外敌,希望对方能指引他前往山的边缘。山峰连绵如同战阵,飞鸟也无法飞越。外敌来袭只需自守,何必再担忧西都(长安)呢?看那地方狭窄,仅容一辆车通过。要想战斗,难度重重,古往今来只需一人奋勇杀敌。哀伤的桃林战役,死伤无数,化为鱼肉。请告诉防守关口的将领,务必不要像哥舒翰那样轻率行事。
注释
- 草草:匆忙、急促。
- 筑城:修建城墙。
- 铁不如:指坚固程度,强调小城的高大。
- 借问:请教、询问。
- 胡:指外族,特指北方的少数民族。
- 丈人:古代对长辈的称呼,这里指代有声望的地方官。
- 艰难:困难重重。
- 长戟:长矛,象征战争。
- 百万化为鱼:形容战死的人数众多,化为鱼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他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目睹了战乱与民生困苦,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众疾苦,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潼关吏》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因战乱流离失所,心系国家的安危与百姓的困苦。潼关是重要的军事关隘,诗中描绘的士兵们在紧张修筑防线,反映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思考。
诗歌鉴赏
《潼关吏》以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和民生的诗人的风范。诗中通过对潼关士卒匆忙修城的描写,反映出战乱时期的紧迫感与不安。诗人在询问潼关的官吏时,表现出对防御外敌的忧虑,显示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的结构严谨,前半部分描绘了修城的场景,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战争的思考。尤其是“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一句,直指战乱带来的惨痛代价,传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切反思与哀伤。全诗在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历史感,使得读者不仅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还能体会到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 士兵们为何如此匆忙地修筑潼关的城墙。
-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 大城的坚固程度比不上小城的高耸。
-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 请问潼关的官员,修建城墙是否能防御外敌?
-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 希望你能指引我去山的边缘。
-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 山峰如同战阵,连绵不绝,连飞鸟也无法飞越。
-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 外敌来袭只需自守,何必再忧虑长安呢?
-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 官员所看重的地方狭窄,只能容下一辆车通过。
-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 想要奋勇作战,难度重重,古往今来只需一人奋勇杀敌。
-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 哀伤的桃林战役,死伤无数,化为鱼肉。
-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 请告诉防守关口的将领,务必不要像哥舒翰那样轻率行事。
修辞手法
- 对比:大城与小城的对比,突显小城的高大。
- 隐喻:将死亡比作“化为鱼”,形象地表达了战斗的惨烈。
- 排比:如“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增强了诗句的气势。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传达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战乱带来的悲痛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潼关:象征着国家的防线与安危。
- 士卒:代表了为国家奋战的普通民众。
- 桃林战:暗指历史上著名的战役,象征着战斗的惨烈与无情。
- 长戟:象征战争的工具与斗争的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潼关”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长安
- B. 重要军事关隘
- C. 桃林
- D. 河流
- 诗中“百万化为鱼”意指什么?
- A. 战斗胜利
- B. 战斗中的惨烈
- C. 和平的到来
- D. 生活富足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是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破败的悲痛,与《潼关吏》的主题相似。
- 《登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情感基调虽不同,但同样具有深刻的历史感。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