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摇落
作者: 杜甫 〔唐代〕
原文展示
摇落巫山暮,寒江东北流。
烟尘多战鼓,风浪少行舟。
鹅费羲之墨,貂馀季子裘。
长怀报明主,卧病复高秋。
白话文翻译
落叶飘零于巫山的黄昏,寒冷的江水向东北流淌。
烟尘中战鼓声不断,风浪中行船却很少。
鹅毛的墨水让羲之感到费神,貂皮的衣裳却让季子倍感寒冷。
我心中长怀报答明主的志向,虽然卧病在床,却依然向往高秋的时光。
注释
- 摇落:指的是飘落的树叶,暗喻人生的无常与忧伤。
- 巫山:传说中的山,常与美景和忧伤联系在一起。
- 寒江:指寒冷的江水,表现出环境的萧瑟。
- 烟尘多战鼓:形容战乱频繁,烟尘弥漫,战斗声不断。
- 鹅费羲之墨:提及王羲之,书法大家,鹅毛指代其所用的墨。
- 貂馀季子裘:季子指的是季布,意指名贵的貂皮大衣,表现出生活的奢华却又感到寒冷。
- 长怀报明主:表现对朝廷的忠诚与报恩的渴望。
- 卧病复高秋:虽然生病,但依然希望能够迎来美好的高秋时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历史变故,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遭遇,风格沉郁、悲壮,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之时。杜甫身处动乱中,心系国家与民众,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明主的忠诚。
诗歌鉴赏
《摇落》是杜甫在晚年时创作的一首抒情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开头“摇落巫山暮,寒江东北流”,以景入情,描绘了黄昏下的巫山和寒冷的江水,暗示着一种萧瑟与孤寂的氛围。接着“烟尘多战鼓,风浪少行舟”,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社会战乱频繁、民众生活艰难的现状。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虽感到个人的无力与惆怅,但心中仍怀有对国家和明主的忠诚愿望,表现出一种高尚的情操。
“鹅费羲之墨,貂馀季子裘”两句,既是对文化的追求与对物质的批判,亦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长怀报明主,卧病复高秋”,更是将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的无奈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诗人虽卧病在床,但心中依然渴望报效国家的情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刻,既抒发了对时局的感慨,也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展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摇落巫山暮:描绘了傍晚时分,巫山的落叶情景,暗示生命的无常与凄凉。
- 寒江东北流:寒冷的江水流向东北,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萧瑟。
- 烟尘多战鼓:战乱中的苦难,烟尘弥漫,战斗声此起彼伏。
- 风浪少行舟: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舟者却少,表现了人们的恐惧与无奈。
- 鹅费羲之墨:提到王羲之的墨,表明文化的追求。
- 貂馀季子裘:季布的貂皮大衣,反映了物质的奢华与个人的孤独感。
- 长怀报明主:表达了对国家和明主的忠诚。
- 卧病复高秋:尽管身处病痛之中,依然向往美好的未来。
修辞手法:
- 对比:如“烟尘多战鼓,风浪少行舟”,展现了战乱与人们生活困境的对比。
- 意象:巫山、寒江、鹅毛、貂皮等意象承载了丰富的情感与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杜甫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明主的忠诚,体现了他作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情感的真实流露。
意象分析
- 巫山:象征美丽与忧伤,传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 寒江:象征孤独与凄凉,表现了诗人在动乱中的心境。
- 烟尘:象征战乱与苦难,折射出社会的动荡不安。
- 鹅毛与貂皮:象征文化追求与物质享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巫山”象征着什么?
- A. 美丽
- B. 忧伤
- C. 以上皆是
- D. 富饶
-
诗中“烟尘多战鼓”意指什么?
- A. 农田丰收
- B. 战乱频繁
- C. 和平安宁
- D. 诗人享乐
-
“长怀报明主”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国家的忠诚
- B. 对个人的失落
- C. 对朋友的思念
-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反映了杜甫对国家破败的忧虑与思考。
- 《兵车行》:描绘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与哀愁。
诗词对比:
- 《春望》 vs 《摇落》:两首诗均表现了杜甫对国家的忧虑,但《春望》更集中于战乱带来的破坏,而《摇落》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对国家的忠诚。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