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打鱼歌》
时间: 2025-01-11 02:00:45意思解释
观打鱼歌
原文展示:
绵州江水之东津,鲂鱼鱍鱍色胜银。
渔人漾舟沈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众鱼常才尽却弃,赤鲤腾出如有神。
潜龙无声老蛟怒,回风飒飒吹沙尘。
饔子左右挥双刀,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
君不见朝来割素鬐,咫尺波涛永相失。
白话文翻译:
在绵州江水的东边渡口,鲂鱼的颜色胜过银光。
渔人划着小船,沉重的网收起了江水中的数百条鱼。
许多鱼常常用尽力气被弃置,赤鲤腾空而起,仿佛有神助。
深潜的龙无声无息,老蛟怒吼,狂风呼啸,扬起沙尘。
厨师在旁挥舞着双刀,鱼片飞舞如金盘上的白雪。
徐州的秃尾鱼已不值得我再忆,汉阴的木筏头远远逃去。
鲂鱼肥美,知名第一,既饱享欢乐又萧瑟孤独。
你难道没有看到今天早上割下的素鬐,近在咫尺的波涛却永远失去。
注释:
- 绵州: 地名,指今四川绵阳地区。
- 鲂鱼: 一种淡水鱼,肉质鲜美。
- 鱍鱍: 形容鱼的光滑、流畅的样子。
- 渔人: 渔民,捕鱼的人。
- 截江: 拦截江水,捕鱼的行动。
- 赤鲤: 红色的鲤鱼,象征着灵动与神秘。
- 潜龙: 比喻深藏的力量或才华。
- 老蛟: 指一种传说中的怪兽,象征着危险。
- 饔子: 厨师,指料理鱼的工匠。
- 徐州: 地名,古时的一个地方,指的是一种鱼。
- 素鬐: 鱼类,形容美丽的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诗风沉郁,注重现实题材的描写。
创作背景:
《观打鱼歌》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之际,诗人目睹渔民的辛劳与自然的壮丽,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观打鱼歌》通过描绘渔民打鱼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渔民的努力。诗中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的开头通过对绵州江水的细致描写,引入了主题,接着渔人打鱼的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赤鲤腾空如神,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老蛟的怒吼则暗示了自然的不可预测与潜在的危险。全诗在欢娱与萧瑟之间反复切换,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绵州江水之东津: 描绘了地理位置,为后文设定了场景。
- 鲂鱼鱍鱍色胜银: 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示了鱼的美丽。
- 渔人漾舟沈大网: 渔人努力工作,体现了劳动的艰辛。
- 截江一拥数百鳞: 描绘捕获的丰收场景。
- 众鱼常才尽却弃: 表达了渔民对鱼的随意与无情。
- 赤鲤腾出如有神: 赞美赤鲤的灵动,展现生命的韧性。
- 潜龙无声老蛟怒: 使人警觉自然的力量与危险。
- 回风飒飒吹沙尘: 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变化。
- 饔子左右挥双刀: 厨师忙于处理捕获的鱼,表现了生活的快节奏。
- 徐州秃尾不足忆: 提到其他地方的鱼,感叹生活的变迁。
- 鲂鱼肥美知第一: 赞美鲂鱼的美味,象征生活的富足。
- 既饱欢娱亦萧瑟: 反映了欢乐与孤独的矛盾。
- 君不见朝来割素鬐: 结尾提到的鱼,暗示着生活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 “赤鲤腾出如有神”,将鱼比作神灵,增强了生动性。
- 拟人: “潜龙无声”,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渔民的生活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韧性以及生活的无常,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 象征生命的源泉,流动的时间。
- 鲂鱼: 代表着自然的恩赐与生活的富饶。
- 赤鲤: 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潜龙: 隐藏的力量与危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鱼是什么颜色的?
- A. 金色
- B. 银色
- C. 鲜红色
- D. 绿色
-
渔人用什么工具捕鱼?
- A. 鱼竿
- B. 大网
- C. 手
- D. 竹筏
-
诗中提到的“潜龙”象征什么?
- A. 富饶
- B. 危险
- C. 快乐
- D. 美丽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观打鱼歌》更加注重现实生活的描写,展示了渔民的艰辛与自然的壮丽,而《庐山谣》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哲学思考与情感寄托。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