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段氏园亭》
时间: 2025-01-10 19:17:50意思解释
又段氏园亭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原文展示:
欹眠随水转东垣,一点炊烟映水昏。
漫漫芙蕖难觅路,翛翛杨柳烛知门。
青山呈露新如染,白鸟嬉游静不烦。
朱雀航边今有此,可能摇荡武陵源。
白话文翻译:
我在水边靠着墙壁小憩,眼前的景象随着水流而移动,东边的围墙也跟着转动。天空中升起一缕炊烟,映衬在水面上显得有些昏暗。漫长的芙蕖让人难以找到通往彼岸的路,而那轻轻摇曳的杨柳好似点燃了通往家门的灯火。青山上露水新鲜得如同刚染过,白鸟在静谧中嬉戏游玩,显得毫无烦恼。朱雀河边的景色如今变得如此美丽,仿佛能摇荡出一个世外桃源。
注释:
- 欹眠:倾斜地睡觉,形容姿势随意。
- 炊烟:指的是做饭时冒出的烟。
- 芙蕖:即荷花,盛开时的样子。
- 翛翛:形容轻盈自在的样子。
- 朱雀: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鸟,象征着吉祥与美好。
- 武陵源:典故出自《桃花源记》,指代世外桃源的理想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睇,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提倡变法,推行新法,是“熙宁变法”的主要推动者。王安石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现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又段氏园亭》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政治生涯的高潮与困扰交织之时。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喧嚣政事的逃避,体现了他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又段氏园亭》以清新的自然景色和淡淡的乡愁为主题,展现了王安石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的向往。全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富有生机的园亭景象,水流、炊烟、芙蕖、杨柳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首联“欹眠随水转东垣”一句,既描绘了诗人随意的姿态,又暗示了水流的灵动与环境的变化,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次联“漫漫芙蕖难觅路,翛翛杨柳烛知门”,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身处的环境,芙蕖的漫长和杨柳的轻盈,表现了对生活中细腻之美的体悟。最后两联则转向青山白鸟,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安详,朱雀河的美丽使人联想到世外桃源般的理想境界。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然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王安石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欹眠随水转东垣:诗人倚靠着水边小憩,水流的方向仿佛影响着周围的景物,体现出一种随性和自在。
- 一点炊烟映水昏:炊烟升起,映照在水面上,形成朦胧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略显沉寂的感觉。
- 漫漫芙蕖难觅路:漫长的荷花让人难以找到去往彼岸的路,表现了对生命旅途的迷茫感。
- 翛翛杨柳烛知门:杨柳轻摇,似乎在指引回家的方向,传达出一种温馨和归属感。
- 青山呈露新如染:青山上露水清新,仿佛刚被染过,展现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 白鸟嬉游静不烦:白鸟在水中嬉戏,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 朱雀航边今有此:朱雀河边的美丽景色令人陶醉,仿佛是理想的栖息地。
- 可能摇荡武陵源:暗指世外桃源的景象,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联系,创造出意境。
- 拟人:杨柳的“烛知门”赋予植物以人的属性,增加了亲切感。
- 对仗:诗中多处对偶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人对安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外桃源的理想追求,体现了王安石在繁忙政务中的心灵寄托与自然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流动的时间与生命的变迁。
- 炊烟:代表温馨的家庭气息和人间烟火。
- 芙蕖:象征纯洁、美好和生命的希望。
- 杨柳:象征柔和、温柔与生机。
- 青山:象征稳定与长久的自然之美。
- 白鸟:象征自由与无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芙蕖”指的是什么? A. 荷花
B. 菊花
C. 玫瑰
D. 兰花 -
诗的意境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失落
B. 追求宁静
C. 愤怒
D. 忧伤 -
王安石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
- A. 荷花
- B. 追求宁静
- B. 宋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王安石《又段氏园亭》与杜甫《春望》: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但王安石更侧重于个人的宁静与理想生活,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