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霁偶成次小姑韵》

时间: 2025-01-10 23:15:30

野塘波冷落红蕖,茅屋萧然凉雨馀。

一桁山光围几席,半帘松翠湿图书。

遣怀诗句乘閒写,爱月心情为病除。

负却满前秋意好,素琴三弄乐清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霁偶成次小姑韵
张佛绣 〔清代〕
野塘波冷落红蕖,
茅屋萧然凉雨馀。
一桁山光围几席,
半帘松翠湿图书。
遣怀诗句乘閒写,
爱月心情为病除。
负却满前秋意好,
素琴三弄乐清虚。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
在野塘边,波光冷清,映衬着残存的红莲;
茅屋显得冷清,刚刚下过凉雨。
一架山光围绕着几张席子,
半帘松翠挂着湿润的书籍。
我借着闲暇写下诗句,
因对月的热爱而消除了心中的病痛。
虽然眼前的秋色极好,
但我只在素琴上轻弹三弄,乐享那份清虚。

注释:

  • 冷落:冷清、冷淡。
  • 红蕖:指红色的荷花,象征美丽。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常表示简陋。
  • 一桁山光:指山光明媚,映照在几张席子上。
  • 松翠:指松树的绿色。
  • 遣怀:表达内心的感怀。
  • 素琴:指白色的琴,象征纯净的音乐。

典故解析:

  • 秋意:在古代诗词中,秋天常常被用来表达萧瑟、孤独的情感。
  • :琴在古代文化中是文人雅士的象征,代表着高雅的艺术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佛绣,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闻名,常以自然景物抒发身心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天,表达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悠闲自得的心情,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艺术的热爱。

诗歌鉴赏:

此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富有情趣的场景。开篇的“野塘波冷落红蕖”,生动地展现了秋日的清冷与孤寂,红蕖的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既有对美的怀念,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茅屋萧然凉雨馀”,将视角转向居所,表达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诗中通过“山光”、“松翠”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

作者在此环境中,心境放松,通过“遣怀诗句乘閒写”来表达他的创作过程和内心感受。诗的最后两句,虽然描绘了满前的秋意,却选择用“素琴三弄乐清虚”来展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反映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生活和艺术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野塘波冷落红蕖”:描绘了秋天的塘边,水面波光冷清,映衬着凋零的红莲,营造出一幅萧瑟的画面。
    • “茅屋萧然凉雨馀”:茅屋显得冷清,刚刚下过的雨让空气更加凉爽,传达出一种寂寥感。
    • “一桁山光围几席”:山光明媚,围绕着几张席子,描绘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半帘松翠湿图书”:半帘松树的绿色映衬着潮湿的书籍,象征着知识的滋养。
    • “遣怀诗句乘閒写”:借着闲暇,写下诗句,表达了创作的随意与快乐。
    • “爱月心情为病除”:因对月亮的热爱,心中的病痛得以消除,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依赖。
    • “负却满前秋意好”:虽然秋色宜人,诗人却并不在意。
    • “素琴三弄乐清虚”:在素琴上轻弹三弄,享受那份清雅的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秋意”比喻内心的感受。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凉雨馀”。
    • 对仗:如“茅屋萧然”与“秋意好”,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在秋天的宁静与反思,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以及内心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野塘”:象征着自然的宁静。
  • “红蕖”:象征美丽与脆弱,暗示时间的流逝。
  • “茅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 “松翠”:象征生命的顽强与恬静。
  • “素琴”:象征高雅的艺术追求和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红蕖”指的是什么?

    • A. 荷花
    • B. 菊花
    • C. 梅花
  2. 诗的最后一句中提到的“素琴”象征着什么?

    • A. 生活的繁华
    • B. 高雅的艺术追求
    • C. 个人的孤独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忧伤
    • B. 宁静
    • C. 激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王维):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 《月夜忆舍弟》 (杜甫):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张佛绣《秋霁偶成次小姑韵》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的对比,前者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反思,后者则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怀与壮志未酬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魅力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