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天晓月
竹篱茅屋。一树扶疏玉。
客里十分清绝,有人在江南北。
伫目。诗思促。
翠袖倚修竹。
不是月媒风聘,谁人与伴幽独。
白话文翻译:
在霜天的清晨,明亮的月光洒在竹篱和茅屋上,映出一树翠绿的玉叶。身在客居之地,心中感觉无比清冷孤绝,仿佛江南江北都空无一人。静静地伫立凝望,诗思涌动。翠绿色的袖子轻倚于修长的竹子,不是月亮的媒介,也不是风的邀请,究竟有谁能陪伴我在这幽静的时刻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扶疏玉:形容树木繁茂,像玉一样光洁。
- 清绝:形容清冷而绝世的感受。
- 伫目:静静地站着,凝视远方。
- 翠袖:指绿色的衣袖,象征柔美与清雅。
- 媒:媒介、介绍之意,指月亮在其中的作用。
典故解析:
- 此诗虽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表现了孤独与清雅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玉,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期,反映了他在客居时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霜天晓月》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内心情感的古诗,诗人在清晨霜天下,借助自然景物传达出一种清冷孤独的情感。开头的“竹篱茅屋”生动地勾勒出诗人所处的环境,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与诗人内心的清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诗人通过“客里十分清绝”表达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感,仿佛天地间只剩下自己和那一树的玉叶,给人以深刻的孤独感。
“诗思促”二字则展示了诗人思绪的急迫与渴望,似乎内心有无尽的情感需要倾诉,而周围的环境又让他倍感孤寂。最后,诗人以“不是月媒风聘,谁人与伴幽独”收尾,强调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自然的美丽形成对照,令人深思。这首诗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色,更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伴侣的渴望,给读者带来了深邃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篱茅屋: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简朴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一树扶疏玉:通过树木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的美丽,象征着生机。
- 客里十分清绝:表达了身在异乡的孤独感,情感愈发深刻。
- 伫目:体现了诗人的凝视与思考,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诗思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急切与渴望表达。
- 翠袖倚修竹:暗示了诗人的优雅气质与对自然的亲近。
- 不是月媒风聘:强调了孤独,质问陪伴的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比作“玉”,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如“江南北”形成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深刻感受,以及对自然与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在宁静环境中对生命的反思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篱: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
- 月:象征孤独与思考,代表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 修竹:象征坚韧与清雅,暗示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环境主要是?
- A. 山林
- B. 江河
- C. 竹篱茅屋
- D. 城市
-
诗中“翠袖”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衣袖
- B. 一棵树
- C. 月光
- D. 风
-
诗人所展现的情感主要是?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D. 无奈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首诗都通过月亮表达了孤独,但韩玉的诗更强调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而李白则更注重对故乡的思念。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各自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韩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