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5:07: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枝香 其二
菱塘北角。笑春蜕未肥,秋蜕方软。
才是禾茎露冷,荻花霜晚。
膏成榴子筐筐足,把玄黄月黄同满。
虎头潮退,篝灯照取,水村腥遍。
喜更有金华火脔。与海镜甘分,河豚香乱。
频学芙蓉沉醉,不须人劝。
渔家最好真风味,就松江莼脍谁换。
季鹰归未,秋来能到,我加池馆。
白话文翻译:
在菱塘的北角,春天的气息还未完全变得肥美,秋天的气息开始显得柔软。此时禾茎上的露水正冷,荻花在霜降后显得晚了些。榴子的膏汁已经成堆,正好装满了黄黑交织的月色。潮水退去,篝火照亮了水村,村中有腥味遍布。更令人高兴的是有金华的美味火脔,与海水甘分,河豚的香气四散。频频地学着芙蓉沉醉,不用他人劝说。渔家最好是真正的风味,松江的莼脍无人能替代。季鹰还未归来,秋天是否能及时到来,我已在池馆等候。
注释:
- 菱塘:生长菱角的水塘。
- 蜕:指蜕变,春蜕和秋蜕指春天和秋天的变化。
- 禾茎:稻禾的茎。
- 荻花:荻草的花。
- 膏成榴子:榴子指石榴,膏汁丰盈。
- 虎头潮:形容潮水退去的情形。
- 篝灯:用篝火点燃的灯,照明用。
- 金华火脔:金华火腿,代表美食。
- 河豚香:河豚鱼的香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8年-1646年),字仲明,号澄江,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词深受唐诗的影响,注重音韵和意境。
创作背景:
《桂枝香 其二》是屈大均在晚年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渔家生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菱塘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秋交替时节的自然风光和渔家生活的乐趣。开篇以“菱塘北角”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下来,诗人以春秋蜕变为线索,描绘禾茎露冷、荻花霜晚的意象,传达了秋天的到来和自然的变化。
词中多处提到美食,如榴子的膏汁、金华火脔和河豚,展现了渔家生活的丰饶与美味,体现了诗人对地方文化和饮食的热爱。同时,诗人通过“频学芙蓉沉醉”的描写,表达出了一种对生活的陶醉与享受,体现了诗人的洒脱与豁达。
整首词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又有对人间美味的欣赏,构建出一种和谐、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菱塘北角:地点的交代,显示出诗人身处自然之中。
- 笑春蜕未肥,秋蜕方软:春天的变化尚未成熟,秋天的气息开始显露,象征着四季交替。
- 才是禾茎露冷,荻花霜晚:细致描写禾稻和荻花的状态,表现出秋天的寒意。
- 膏成榴子筐筐足:用榴子比喻丰盈的收成,暗示丰盈的生活。
- 把玄黄月黄同满:将夜色与食物的色彩结合,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
- 虎头潮退,篝灯照取:描绘人们在潮退后篝火照明的情景。
- 水村腥遍:水乡的气息扑面而来,呈现出渔村的生活气息。
- 喜更有金华火脔:食物的描述,体现了诗人的美食情怀。
- 与海镜甘分,河豚香乱:海与河的对比,增强了地域特色。
- 频学芙蓉沉醉:借芙蓉花的醉态表达对生活的陶醉。
- 渔家最好真风味:强调渔家的饮食文化。
- 就松江莼脍谁换:表达了对松江特产的珍视。
- 季鹰归未,秋来能到:季鹰是季节的象征,渴望秋天的到来。
- 我加池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榴子膏成”,将榴子比作丰盈的生活。
- 拟人:如“春蜕未肥”,赋予春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虎头潮退,篝灯照取”,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间美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展现了一种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菱塘:象征着自然和清新。
- 禾茎:代表着丰收和希望。
- 榴子:象征着丰盈与美好。
- 芙蓉:代表了优雅与沉醉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屈大均
- C. 杜甫
-
“虎头潮退”是描述什么样的情景?
- A. 浪潮涌来
- B. 潮水退去
- C. 暴风雨来临
-
“季鹰归未,秋来能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秋天的期待
- B. 对春天的怀念
- C. 对冬天的思考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描绘水乡渔民的生活。
- 《月夜忆舍弟》: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与乡愁。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风格却更显豪放。
- 杜甫《春夜喜雨》:表现了对春雨的赞美,与屈大均的细腻描绘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屈大均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