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
时间: 2025-01-26 04:42: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枝香
陈永正
轻衫伫立。渐露白柳梢,丝鬓寒滴。
悄悄幽坊琐户,此声曾识。
西风一夜沧江上,料荒波荡红成碧。
蠹弦尘管,秦云楚梦,何代孤客。
念海际胥涛怒激。惹千古悲怀,心上沈积。
无计呼天,乱洒落星如泣。
十三陵下闲宫殿,听啼蛩犹有残壁。
蓟门砂草虎门烟雨,鸡鸣今夕。
白话文翻译:
我穿着轻薄的衣衫伫立在这里,白柳的枝条逐渐显露出来,丝丝发辫上凝结着寒冷的露滴。
静静地在幽深的小巷里,耳边传来曾经熟悉的声音。
西风一夜吹过沧江,想必荒波夹杂着红色的水流变成了碧绿。
古老的乐器被尘埃覆盖,想到秦国的云梦,何时才能再见到那孤独的旅人。
我想起了海边,波涛汹涌,激起了千古的悲伤,沉积在心底。
无计可施地呼天,仰望星空,星星在空中混乱洒落,似乎在哭泣。
在十三陵下的闲宫殿,听着秋虫的啼叫,仍然有残存的墙壁。
蓟门的草地,虎门的烟雨,今夜鸡鸣声依旧。
注释:
- 轻衫:轻薄的衣服,表示秋冬的寒意。
- 丝鬓寒滴:指发丝上凝结的寒露,表现出凄凉的气氛。
- 幽坊琐户:指幽静的小巷和小门,带有隐秘的意味。
- 沧江:大江大河,形容自然景观的广阔。
- 蠹弦尘管:古乐器因年久失修而被尘埃覆盖,暗示历史的沧桑。
- 十三陵:明朝皇帝的陵墓,象征着历史的沉重感。
- 蓟门:指北京的一个门,历史上与战争有关,具有文化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永正,现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的创作,作品常常表现历史的沉思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他的诗风典雅,常用古典意象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
创作背景:在社会变迁与历史思考的背景下,陈永正创作了《桂枝香》。该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反映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桂枝香》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历史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与人事的交融。开篇以“轻衫伫立”引入,设置了一个孤独而凄凉的氛围,仿佛在秋冬交替之际,人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化。接着,白柳的枝条和寒露的描绘,不仅营造出静谧的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西风一夜的描写则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诗人通过“荒波荡红成碧”的意象,表现了时光的流逝与变迁。这里的“红”与“碧”似乎象征着过去的繁华与现今的落寞,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
最后,诗中的“十三陵下闲宫殿”以及“鸡鸣今夕”等意象,带有强烈的历史感与现实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感悟。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达到一种悲凉而深刻的境地,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轻衫伫立:诗人以轻薄的衣衫作为开篇,展现了秋冬季节的寒冷,也暗示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 渐露白柳梢,丝鬓寒滴:白柳的枝条逐渐显露,寒露凝结在发辫上,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凄凉的意境。
- 悄悄幽坊琐户:在幽静的小巷中,耳边传来熟悉的声音,暗示着内心的思绪与回忆。
- 西风一夜沧江上:西风吹过沧江,传达出历史的沧桑感。
- 料荒波荡红成碧:波涛在夜色中变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 蠹弦尘管:古乐器被尘埃覆盖,隐喻历史的遗忘与沧桑。
- 念海际胥涛怒激:思念海边的波涛,表达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 无计呼天:表示无能为力的呼喊,情感达到高潮。
- 十三陵下闲宫殿: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凋零交织在一起。
- 蓟门砂草虎门烟雨:景象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着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 对仗:运用对仗手法,使诗句既有韵律美又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拟人:星星如泣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使情感更加细腻。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思,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刻理解。情感基调上,突出了一种孤独、哀伤而又深邃的生命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柳: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 寒滴:暗示着孤独与凄凉。
- 西风: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 沧江:象征着广袤的历史与人类的命运。
- 十三陵:历史的象征,承载着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轻衫伫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答案:B -
“西风一夜沧江上”中的“沧江”指的是什么? A. 一条小河
B. 大江大河
C. 湖泊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十三陵”主要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历史的沉重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展现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孤独。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永正的《桂枝香》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涉及历史的思考,但陈永正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李白则侧重于豪放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