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
时间: 2025-02-04 15:29: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亭今古道,水流暗响,渺渺杂风沙。
倦游惊岁晚,自叹相思,万里梦还家。
愁凝望结,但掩泪慵整铅华。
更漏长,酒醒人语,睥睨有啼鸦。
伤嗟。回肠千缕,泪眼双垂,遏离情不下。
还暗思香翻香烬,深闭窗纱。
依稀看遍江南画,记隐隐烟霭蒹葭。
空健羡,鸳鸯共宿丛花。
白话文翻译
在古老的长亭中,蜿蜒的小路旁,水流发出低沉的声音,微风夹杂着沙土。
旅途已久,年末的时节让我感到惊讶,自我感叹思念家乡,梦中万里归途。
愁苦的目光凝结,掩面流泪,懒得再打扮自己。
夜更深了,酒醒之后人们交谈,远处有乌鸦在叫。
我叹息,心中千缕纠结,泪眼双垂,无法遏制离别的情感。
我还暗自思念,香烛的余烟翻飞,紧闭着窗纱。
依稀看遍江南的山水画,记得那隐隐约约的烟雾和芦苇。
我羡慕那对鸳鸯,栖息在花丛中。
注释
- 长亭:古时旅人休息的地方,象征离别。
- 倦游:指疲惫的旅行,表现出游子的心境。
- 铅华:指化妆,暗示对美的追求或失落。
- 更漏:古时计时的工具,表示夜深。
- 睥睨:形容不屑的目光,或轻蔑的态度。
- 鸳鸯:象征爱情与伴侣,表达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千里,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感悟,尤其是在游子心情与自然景物的描写上。
创作背景
《渡江云》创作于诗人经历了长途旅行之后,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流逝的感叹。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社会动荡,以及旅人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渡江云》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展现了游子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的开篇通过描绘长亭和水流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显凄凉的氛围。水流的暗响与风沙交织,仿佛在诉说着旅人的心声。接着,诗人自我感叹在岁末时分的相思,表现出对家的渴望与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在情感的描绘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愁苦的目光和流泪的动作,直接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夜深人静时,酒醒后的交谈声与啼鸦声交织,仿佛在诉说着孤独与无奈。最后,通过对江南美景的回忆,诗人又引入了对爱情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希望与美好的憧憬。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游子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语言优美而含蓄,给人以深思,展现了宋代诗歌的高超艺术水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亭今古道:古老的长亭旁边的道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水流暗响:水流的声音低沉而隐秘,传达出一种孤独感。
- 倦游惊岁晚:旅途的疲惫与岁末的感慨结合,表达了时光的无情。
- 自叹相思:自我感叹对家乡的思念。
- 万里梦还家:梦中归家的渴望,表现出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 愁凝望结:愁苦的眼神凝聚,表现内心的痛苦。
- 但掩泪慵整铅华:懒得再打扮,掩面流泪。
- 更漏长,酒醒人语:夜深,酒醒时人的交谈,虽有热闹却掩盖不了孤独。
- 睥睨有啼鸦:远处的乌鸦叫声,似乎在讽刺孤独的旅人。
- 回肠千缕,泪眼双垂:形容内心复杂的情感与泪水交织。
- 遏离情不下:离别的情感无法抑制。
- 还暗思香翻香烬:暗自思念,香烛烟雾缭绕。
- 深闭窗纱:紧闭窗户,隔绝外界。
- 依稀看遍江南画:回忆江南的美景,内心充满向往。
- 记隐隐烟霭蒹葭:模糊的烟雾与芦苇的景象,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 空健羡,鸳鸯共宿丛花:羡慕那对鸳鸯在花丛中的温馨,与自己的孤独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回肠千缕”,形象地描绘出内心复杂的情感。
- 拟人:水流和乌鸦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酒醒人语”与“睥睨有啼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借助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美好归宿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亭:象征离别与思念。
- 水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 鸳鸯:象征爱情与伴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渡江云》中的“长亭”象征什么?
- A. 归乡
- B. 离别
- C. 旅行
- D. 安宁
-
诗中提到的“倦游”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疲惫
- C. 兴奋
- D. 忧伤
-
在诗中,作者对江南的描绘体现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思念
- C. 赞美
- D. 失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黄鹤楼》崔颢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渡江云》与李白的《静夜思》同为描写思乡情感的诗作,但方千里更注重细腻的心理描写与自然意象的结合,而李白则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