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时间: 2025-01-24 04:18:55

丹青闲展小屏山。

香烬一丝寒。

织锦回纹,生绡红泪,不语自羞看。

相思念远关河隔,终日望征鞍。

不识单栖,忍教良夜,魂梦觅长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年游
作者: 方千里 〔宋代〕

丹青闲展小屏山。
香烬一丝寒。
织锦回纹,生绡红泪,不语自羞看。
相思念远关河隔,
终日望征鞍。
不识单栖,忍教良夜,
魂梦觅长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年轻人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开头描写他在小屏风上轻松地画着山水,心中却感到一丝寒意;一缕香烬的余烟使他倍感孤寂。他看到织锦上的花纹,仿佛泪水在绡绸上流淌,心中默默地感到羞愧和自责。接着,诗人抒发了对远方恋人深切的思念,隔着重重关山,整日只能望着远方的征鞍,无法相聚。最后,他表达了对单独生活的无奈,愿意在良夜中梦寻长安,渴望与爱人重聚。

注释:

  • 丹青:指绘画,常用于形容山水画。
  • 香烬:香的残余,点燃后留下的烟火。
  • 生绡红泪:形容心中愁苦,泪水如红色绡绸般流出。
  • 单栖:独自栖息,形容孤独。
  • 良夜:美好的夜晚,常常用来寄托相思之情。
  • 长安:古代长安城,象征着理想的归宿和团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千里,字景晖,号千里,宋代诗人,擅长描绘山水风景,作品多以抒情见长。他的诗风清新、细腻,常常寄情于景,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是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山水和情感,反映了年轻人对爱情和生活的渴望与困惑。

诗歌鉴赏:

《少年游》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而细腻。诗的开篇便以“丹青闲展小屏山”引入,展现了一幅宁静而优雅的画面,仿佛在清幽的环境中,诗人细细品味着生活的点滴。然而,随之而来的“香烬一丝寒”却打破了这份宁静,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这里的“香烬”不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隔阂。

接下来的“织锦回纹,生绡红泪,不语自羞看”,通过对织锦的细腻描写,进一步深化了思念的情感。诗人在观看这些美丽的图案时,心中却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情感,似乎在自责自己的无能为力。此时,诗人的内心世界被细腻的情感所占据,似乎在与织锦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不识单栖,忍教良夜,魂梦觅长安”,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理想归宿的渴望和对孤独的痛苦。良夜本应是美好的时光,但在思念的折磨下,却成为了无尽的孤寂。长安作为理想的归宿,象征着团圆与幸福,诗人对它的追求显示了他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渴望与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丹青闲展小屏山:诗人悠闲地在小屏风上描绘山水,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香烬一丝寒:香烟的余烬带来一丝凉意,暗示内心的孤独。
  3. 织锦回纹,生绡红泪,不语自羞看:描绘织锦的美丽,同时表达了内心的伤感和无奈。
  4. 相思念远关河隔:表达对远方恋人的思念,隔着山河的距离。
  5. 终日望征鞍:整日盯着远方的征鞍,象征着对归途的渴望。
  6. 不识单栖,忍教良夜:感叹独自生活的孤独,良夜本应美好,却充满苦涩。
  7. 魂梦觅长安:在梦中寻找理想的归宿,渴望与爱人团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比作“生绡红泪”,形象生动。
  • 对仗:如“相思念远关河隔”,在结构上形成对称。
  • 拟人:香烬的“寒”使人感到情感的温度,赋予情感以生命。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思念的痛苦以及对理想归宿的追求,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 丹青:象征艺术与内心的宁静。
  • 香烬:代表时间的流逝和孤独感。
  • 织锦:承载着美好回忆的同时,也显现思念的苦涩。
  • 征鞍:象征着归途与重逢的希望。
  • 长安:理想的归宿,象征着爱情的圆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香烬”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寂寞
    C. 欢乐
    D. 希望

  2. “魂梦觅长安”中的“长安”象征着什么? A. 朋友
    B. 爱情的归宿
    C. 家乡
    D. 旅行的目的地

  3. 诗中提到的“织锦”主要用来表现什么? A. 生活的繁华
    B. 思念的苦涩
    C. 自己的成就
    D. 友谊的珍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尤其是林黛玉的词作,表达了相似的思念与孤独感。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对失去爱情的深切思念。

诗词对比

  • 方千里的《少年游》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对孤独与思念的感受,但方千里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更加豪放、洒脱。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不同诗人对孤独与思念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各有特色,丰富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内涵。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精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