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还京师寓止府署偶题屋壁》

时间: 2025-01-11 05:38:51

秋光不见旧亭台,四顾荒凉瓦砾堆。

火力不能销地力,乱前黄菊眼前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光不见旧亭台,
四顾荒凉瓦砾堆。
火力不能销地力,
乱前黄菊眼前开。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光辉照不到旧日的亭台,
四周一片荒凉,瓦砾满地。
即使火焰再猛烈也无法消灭大地的力量,
在这动乱之中,眼前的黄菊却依然盛开。

注释

  • 亭台:指古代供游玩或休息的建筑物,常用于诗词描写景致。
  • 瓦砾:破碎的瓦片和石头,象征破败和荒凉。
  • 火力:可理解为战争或灾难带来的毁灭性力量。
  • 地力:指土地的生机和力量,象征自然的韧性。
  • 黄菊:秋天盛开的菊花,象征坚韧和不屈的生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谷(约 zheng 850—约 915),字穆之,号山谷,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和七言诗,其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郑谷初还京师之际,反映了他对故地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时局动荡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旧日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表现出对当前乱世的无奈和对生命坚韧的赞美。

诗歌鉴赏

郑谷的《初还京师寓止府署偶题屋壁》运用了简练的语言,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时光的无情与自然的坚韧。首句“秋光不见旧亭台”给人以一种失落感,曾经繁华的景象如今已不复存在,暗示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接着“四顾荒凉瓦砾堆”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荒凉的氛围,瓦砾的堆积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破碎。

第三句“火力不能销地力”则引入了战争和动乱的主题,表现出即便在艰难的环境下,大地依然顽强地生存着,象征着自然的强大与生命的韧性。最后一句“乱前黄菊眼前开”则引发了强烈的视觉冲击,黄菊的盛开在动乱中显得格外鲜明,传递出一种希望和不屈的精神,仿佛是在告诉人们,即便在困境中,生命依然能绽放出美丽。

整首诗以简约的意象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兼具怀旧与哲思,体现了郑谷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世沧桑的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光不见旧亭台:秋天的阳光照不到往日的亭台,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2. 四顾荒凉瓦砾堆:环顾四周,满目荒凉,瓦砾遍地,凸显出环境的凋敝。
  3. 火力不能销地力:即使战争的火焰再凶猛,也无法消灭土地的生命力,象征着自然的坚韧。
  4. 乱前黄菊眼前开:在动乱的背景下,眼前的黄菊盛开,表现出生命的希望与顽强。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将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荒凉进行对比,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象征:黄菊作为象征,代表着坚韧与生命力。
  • 隐喻:火力与地力的对比,隐喻人类的斗争与自然的永恒。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故地的追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世沧桑的感慨,表达了在动乱之中对生命坚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哲理思考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光:象征时光的流逝与无情。
  • 旧亭台:代表过去的美好回忆。
  • 瓦砾:象征破坏与历史的沉淀。
  • 火力:象征战争的力量与毁灭性。
  • 黄菊:象征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光不见旧亭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和怀念
    B. 欢快与愉悦
    C. 忧愁与绝望

  2. “火力不能销地力”中,火力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现象
    B. 战争与灾难
    C. 人类的努力

  3.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了生命的坚韧? A. 黄菊
    B. 瓦砾
    C. 亭台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美好。

诗词对比

  • 郑谷 vs. 杜甫:郑谷的《初还京师寓止府署偶题屋壁》侧重于个人的感触和对自然的赞美,而杜甫的《春望》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深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郑谷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