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台》

时间: 2025-04-29 01:33:50

当时受册地,今日琼台宫。

阿母瑶池色,能如晚照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当时受册地,今日琼台宫。
阿母瑶池色,能如晚照红。


白话文翻译:

在那时我被册封的地方,如今成了琼台宫殿。
我的母亲的瑶池如同晚霞般的红色,能与之相比。


注释:

字词注释:

  • 册地:古代指被册封的地方。
  • 琼台:指美丽的宫殿,象征着仙境或高尚的居所。
  • 阿母:古代对母亲的称呼。
  • 瑶池: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之地,象征着仙境与美好。
  • 晚照红:晚霞的红色,形容色彩绚丽。

典故解析:

  • 琼台: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形容高洁、神圣的场所,常与仙境联系在一起。
  • 瑶池:出自《山海经》等古代文献,是神话中的仙境,象征着长生不老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世贞(1526-1590),明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感情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琼台》创作于王世贞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此时,国家局势动荡,王世贞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琼台》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过去荣华与家庭的怀念,展现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提到“当时受册地,今日琼台宫”,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往日荣耀的追忆。同时,琼台宫的意象暗示着理想中的美好生活,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恬淡而又难以企及的境界。

接下来的“阿母瑶池色,能如晚照红”,则引入了母亲的形象,表现出诗人对母亲的深情。这句不仅仅是在描绘瑶池的美丽,更是传达了一种温暖的家庭情感,母亲的存在让这份美丽更显珍贵。晚霞的红色则象征着温暖与希望,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饱满。

全诗在结构上对称,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示了王世贞精湛的诗歌技巧和深厚的人文关怀。通过自然景色与家庭情感的结合,诗人成功地将个体情感与普遍人性相连,使作品具有了更深的哲理性与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当时受册地,今日琼台宫。”
    这句通过时间的推移,反映了个人地位的变化。过去的荣华与现在的理想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一种渴望。

  2. “阿母瑶池色,能如晚照红。”
    描绘了母亲的美丽,暗指母亲的爱与温暖。晚霞的红色象征着温馨与幸福,突出母亲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构成对比,表现时间变迁的感慨。
  • 比喻:将母亲的形象与瑶池相提并论,突显母亲的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庭与母亲的怀念与赞美,传递了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在对比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琼台:象征高洁的居所与理想生活。
  • 瑶池:代表着母亲的慈爱与温暖,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晚照红:象征温暖、希望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琼台》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世贞
    • C. 杜甫
  2. “阿母瑶池色,能如晚照红”中“晚照红”象征什么?

    • A. 伤感
    • B. 温暖与希望
    • C. 暴风雨
  3. 诗中“琼台”代表什么?

    • A. 家乡
    • B. 理想与美好
    • C. 过去的荣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世贞的《琼台》和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王世贞的作品更注重家庭情感,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孤独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王世贞诗文集》
  • 《明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