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西 踰黄芦岭,度金锁关》
时间: 2025-01-11 14:51: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镇西
踰黄芦岭,度金锁关
作者:董元恺 〔清代〕
汾阳西指,有插天垠崿。
亘石栈冈峦纷错。
蹑芒屩。看峰回径转,
亥磴螺盘,羊肠路恶。
两崖去天如削。
列城郭。倚崇墉绝顶,
险同剑阁。剩荒垣断云残角。
谁疏凿。自一夫荷戟,
百万临关梭巡,
前却河山,数重扃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沿着汾阳西方向前行的情景,路途崎岖险峻,有如插入天空的高峰,石栈道蜿蜒曲折。穿着草鞋行走在山间,只能看见峰峦的回环、道路的转折。山路狭窄险恶,两旁的崖壁直逼天空。远处的城郭依山而建,倚靠在高高的城墙之上,险峻程度堪比剑阁。残破的垣墙和云雾缭绕的山角,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谁曾在此开凿道路?一位手持长戟的勇士,曾在此巡视,抵御过百万敌军,保卫着这片山河,锁住了层层重重的关口。
注释
- 踰:越过。
- 黄芦岭:指山名,可能为地名。
- 金锁关:可能为关口的名称,象征着重要的防守位置。
- 亘石栈:延伸的石栈道。
- 羊肠路:比喻曲折狭窄的道路。
- 削:形容崖壁陡峭,如同被削去一般。
- 剑阁:指险峻的山势,象征防守的坚固。
- 疏凿:开凿的意思。
- 荷戟:手持武器,形容守卫者的英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元恺,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的思考,风格豪放。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可能与当时的边疆防守、民族团结相关,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隐含了对国家安全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宏伟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吸引了读者的目光。诗人通过对汾阳西方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险峻,表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开头的“踰黄芦岭,度金锁关”引人入胜,仿佛带领读者踏上了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诗中许多生动的意象,如“羊肠路恶”、“两崖去天如削”等,都使人感受到行路的艰难与不易。
而在叙述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历史的回顾,提及“自一夫荷戟,百万临关梭巡”,不仅渲染了守关者的英勇,也暗示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这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又引发了对历史的深思,展示了诗人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踰黄芦岭,度金锁关:开篇即表明行程的起点和目的地,表明了一种冒险的精神。
- 汾阳西指,有插天垠崿: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山峰,象征着伟岸的气势。
- 亘石栈冈峦纷错:展现了复杂的地形,增加了旅途的艰难感。
- 蹑芒屩。看峰回径转:用“蹑”字形象地表现出行走的谨慎与小心。
- 羊肠路恶:强调路途的险峻与曲折。
- 两崖去天如削:崖壁高耸,给人以压迫感。
- 列城郭。倚崇墉绝顶:显示出防御工事的雄伟。
- 险同剑阁:进一步强调地势的险峻。
- 剩荒垣断云残角:隐喻历史的沧桑与废墟的存在。
- 谁疏凿:引发对历史的思考,谁曾在此开凿道路?
- 自一夫荷戟,百万临关梭巡:反映守卫者的勇敢与责任。
- 前却河山,数重扃钥:表示对国家的保护与重重关卡的阻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羊肠路恶”形象地描绘了险路。
- 拟人:如“云残角”,让自然景观具有了情感的色彩。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紧凑,韵律感强,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山水的赞美,更是对历史、民族精神和国家安全的思考与呼唤。诗人通过对险峻山河的描写,表达了对守护家国的崇敬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峰:象征着坚定与不屈。
- 羊肠路:象征着艰难与挑战。
- 城郭:代表着历史的沧桑与防御的力量。
- 长戟:象征勇士的守护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芦岭”是指什么?
- A. 山名
- B. 城市
- C. 河流
- D. 乡村
-
诗中“自一夫荷戟”意指什么?
- A. 一个战士的勇敢
- B. 战争的残酷
- C. 旅行的艰辛
- D. 自然的美丽
-
“羊肠路恶”的意思是?
- A. 路途平坦
- B. 路途险恶
- C. 风景优美
- D. 旅途愉快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慨,但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无奈。
- 王之涣《登鹳雀楼》:侧重于对远方的渴望与壮志,意象较为明快。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选》
以上内容为对《镇西》这首诗的全面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