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霞聊自怡,初晴弥可喜。
日晃百花色,风动千林翠。
池鱼跃不同,园鸟声还异。
寄言博通者,知予物外志。
白话文翻译:
晚霞让人心情愉悦,初晴的天气更让人喜悦。
阳光照耀下,百花竞相争艳,风吹动着千林的翠绿。
池塘里的鱼跃出水面各有不同,园中的鸟儿鸣叫声也各自不同。
我想对那些博学的人说,理解我心中超越物质的志向。
注释:
字词注释:
- 晚霞:傍晚时分的彩霞,象征美丽和宁静。
- 聊:表示轻松的样子,这里意指“稍微”或“聊以”的意思。
- 弥:更加,越发。
- 晃:摇晃、闪动,形容阳光照耀下的景象。
- 千林翠:形容树林的绿色,生机盎然。
- 寄言:寄托言语,对某人说。
- 博通者:广博而通达的人,指有知识的人。
- 物外志:超越物质的志向,追求更高的理想。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常见于唐代诗人的作品,体现出他们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开创了“贞观之治”,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诗歌方面。其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初晴落景》创作于李世民即位初期,正值国家安定、百业兴旺的时期,诗人借助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及内心的志向,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初晴落景》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并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整首诗描绘了一个初晴的美好傍晚,晚霞映照着大地,阳光透过花丛,风儿轻轻掠过树林,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诗中用“池鱼跃不同,园鸟声还异”展现了自然界万物的各自特性,既体现了自然的丰富多彩,又暗示了作者对生命多样性的理解和欣赏。
在后两句中,“寄言博通者,知予物外志”更是点明了诗人的内心追求,表达了对知识和理想的向往。李世民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还传达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反映出他心胸开阔、追求卓越的志向。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和谐的自然之美以及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霞聊自怡:晚上的彩霞让人感到愉悦,表现出自然的美丽对人心情的影响。
- 初晴弥可喜:初晴的天气使得这种愉悦感更加明显,展现了诗人对晴朗天气的喜爱。
- 日晃百花色:阳光照耀下,各种花朵色彩斑斓,描绘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 风动千林翠:微风吹过,千树万林的绿色随风摇摆,展现了自然的活力。
- 池鱼跃不同:池塘中的鱼跳出水面的姿态各不相同,体现了生命的多样性。
- 园鸟声还异:花园中的鸟鸣声各具特色,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丰富性。
- 寄言博通者:对有学问的人说出自己的心声,表达对理解的渴望。
- 知予物外志:希望他们能理解自己追寻的超越物质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通过“池鱼跃不同”,“园鸟声还异”比喻自然的多样性与个体独特性。
- 拟人:风动千林翠,赋予风以动感,使自然更加生动。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如“日晃百花色,风动千林翠”,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也反映了对知识和精神追求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霞:象征美好与宁静,传达诗人内心的愉悦。
- 百花:代表自然的丰富与美丽,展示生命的多样性。
- 千林翠:象征生机与活力,体现自然的无限可能。
- 池鱼:象征自由与个体差异,表现生命的独特性。
- 园鸟:代表声音的多样性,体现环境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晚霞”主要表现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愉悦
- C. 疲倦
- D. 恐惧
-
“池鱼跃不同”这句诗强调了什么?
- A. 生命的单一性
- B. 生命的多样性
- C. 生活的枯燥
- D. 时间的流逝
-
诗人希望“博通者”理解他的什么志向?
- A. 物质追求
- B. 超越物质的理想
- C. 平庸生活
- D. 享乐主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壮丽景色,但李世民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王之涣则更强调空间的开阔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世民与唐代文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