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早雁出云鸣》

时间: 2025-01-22 02:29:12

初秋玉露清,早雁出空鸣。

隔云时乱影,因风乍含声。

意思解释

赋得早雁出云鸣

原文展示:

初秋玉露清,早雁出空鸣。
隔云时乱影,因风乍含声。


白话文翻译:

初秋的清晨,露水晶莹透亮,早雁在空中鸣叫。
雁影偶尔在云间闪现,随风而来,忽然传出声音。


注释:

  • 初秋:指秋季的开始,气候渐凉,万物开始变化。
  • 玉露:美丽的露水,形容清晨露水的晶莹。
  • 出空鸣:飞出空中发出鸣叫,形容早雁的活动。
  • 隔云:在云层之间,隐约可见。
  • 乍含声:突然传出的声音。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早雁”可引申为思乡之情,古代文人常用雁作为思念的象征。李世民作为唐代皇帝,其诗作往往融入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个人情感的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之一。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李世民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统治者,还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风光,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是在初秋时节,由于气候转凉,作者在清晨外出时,看到早雁飞翔的情景而作。诗中反映了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美,同时也渗透着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赋得早雁出云鸣》是一首描写秋初景象的诗作。开头的“初秋玉露清”便为全诗奠定了清新、明亮的基调。玉露的清澈,给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受,仿佛在描绘一个宜人的早晨。接下来,早雁的鸣叫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传达出一种生机与活力。早雁的出现,不仅是自然界的变化,也是时间流逝的象征。

“隔云时乱影,因风乍含声”一句,细腻地描绘了雁群在云间飞翔的景象。这种景象犹如一幅动态的画,给人以遐想。诗中运用了“隔云”和“因风”两个意象,表现出自然的变化与声音的传递,展现了诗人对秋天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李世民的深厚诗才与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初秋玉露清:描绘初秋清晨的景象,露水清澈,凉爽的气息扑面而来。
    • 早雁出空鸣:早晨,雁群飞出,鸣叫声响亮,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 隔云时乱影:雁在云层间时隐时现,展示了飞行的动态美。
    • 因风乍含声:随着风的变化,雁的鸣叫声忽然传来,形成一种和谐的音响效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露水比作“玉”,强调其清澈透明。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雁的鸣叫与风的变化结合,赋予自然以生命。
  • 主题思想:

    • 通过对早秋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流逝与自然变化的感悟,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流露出淡淡的伤感。

意象分析:

  • 早雁: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传达出时间流逝的情感。
  • 玉露:象征清新与纯净,代表了初秋的美好。
  • 云影:表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不定,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初秋玉露清”描绘了什么样的季节特点?

    • A. 春天的生机
    • B. 夏天的炎热
    • C. 秋天的清凉
    • D. 冬天的寒冷
  2. 诗中“早雁出空鸣”意指什么?

    • A. 雁群在空中飞翔并发出声音
    • B. 雁群在地上休息
    • C. 雁群在河边游玩
    • D. 雁群在树上栖息
  3.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快
    • B. 伤感
    • C. 轻松
    • D. 紧张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李世民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世民与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