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破薛举战地》
时间: 2025-01-11 06:37: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经破薛举战地
作者: 李世民 〔唐代〕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白话文翻译
回想往年我抱有壮志,手握兵器初次出征。
心随明亮的太阳高升,志向如秋霜般清白。
挥动锋刃如电闪起,战斗在长河决胜。
营地破碎如星沉落,阵列卷起如云裂开。
一挥手令混沌平静,再次举起刀刃灭敌。
如今俯瞰旧原,目光驻足在华美的轩台。
沙土沉积无踪迹,灶台残留旧日痕迹。
浪花映红天空水清,峰崖雾气缠绕莲花昏暗。
世事流转变化迅速,人情世态今昔不同。
我常向前方眺望,抚摸自己聊以自适。
注释
- 昔年:过去的岁月。
- 壮气:壮志豪情。
- 提戈:拿起武器。
- 朗日:明亮的太阳。
- 秋霜洁:比喻志向清白。
- 移锋:转动刀锋。
- 氛沴:混沌之气。
- 鲸鲵:这里指代强敌或敌军。
- 沉沙:沙土沉积。
- 减灶:指旧日的炊事遗迹。
- 浪霞:波浪与晚霞的结合。
- 世途亟流易:世事流转变化迅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被誉为“贞观之治”的开创者。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使唐朝达到了繁荣的巅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世民的青年时期,反映了他初次出征的豪情壮志和对战场的深刻思考。诗中表达了对过去战斗经历的回忆,以及对当前局势的感慨。
诗歌鉴赏
《经破薛举战地》是一首充满豪情的战地诗,不仅表达了李世民个人的壮志豪情,也反映了唐代的战斗精神和对国家的责任感。诗的开头,李世民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勇气与激情,提到“提戈初仗节”,让人感受到那种初出茅庐的兴奋和紧张。
诗中运用许多生动的比喻,如“移锋惊电起”,形象地描绘了战斗时刻的激烈与迅猛。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将战斗的场景与内心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和他坚定的决心。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战斗结束后状态的反思,沉沙与残痕象征着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无情,流转的世事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常和人情的冷暖。最后,诗人以“抚躬聊自适”作结,表达了在这不断变化的世道中,他对自身的审视与从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年怀壮气:回忆往年的豪情壮志。
- 提戈初仗节:手握武器,初次出征。
- 心随朗日高:内心与明亮的太阳一起高升,象征着昂扬的斗志。
- 志与秋霜洁:志向如秋霜般纯洁。
- 移锋惊电起:刀锋转动如电闪般迅速。
- 转战长河决:在长河边决胜负。
- 营碎落星沉:营地如星辰般破碎沉没。
- 阵卷横云裂:阵列如云般卷起,裂开。
- 一挥氛沴静:一挥手让混乱的气氛安静下来。
- 再举鲸鲵灭:再次举起武器,消灭敌人。
- 于兹俯旧原:如今俯瞰以前的战场。
- 属目驻华轩:目光停留在华美的轩台。
- 沉沙无故迹:沙土沉积无踪迹。
- 减灶有残痕:灶台上留有残余痕迹。
- 浪霞穿水净:波浪与晚霞交融,水面清澈。
- 峰雾抱莲昏:山峰的雾气缠绕着昏暗的莲花。
- 世途亟流易:世事变化迅速。
- 人事殊今昔:人情世态今昔不同。
- 长想眺前踪:时常眺望前方的踪迹。
- 抚躬聊自适:抚摸着自己,聊以自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如“心随朗日高”比喻志向的高远。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类情感,如“峰雾抱莲昏”。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李世民对过去战争的回忆与反思,展现了壮志与怀旧,并对世事变迁有所感慨。诗中既有战斗的豪情,又有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戈:象征武器与战斗。
- 秋霜:比喻清白与坚韧。
- 星沉:代表战斗的破坏与无情。
- 浪霞:象征美好与清澈的记忆。
- 沉沙: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战争的痕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作者是谁?
- A) 白居易
- B) 李世民
- C) 杜甫
-
“心随朗日高”中的“朗日”指什么?
- A) 明亮的月亮
- B) 明亮的太阳
- C) 清澈的水
-
诗中提到的“鲸鲵”象征什么?
- A) 水域
- B) 敌军
- C) 和平
答案:
- B) 李世民
- B) 明亮的太阳
- B) 敌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出塞》 - 王昌龄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世民的《经破薛举战地》均表现出豪情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人的饮酒作乐,而李世民则集中于战斗与国家的责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史》
- 《李世民的生平与诗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