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殿赋柏梁体》

时间: 2025-01-26 02:20:59

绝域降附天下平,——李世民

八表无事悦圣情。

——淮安王 云披雾敛天地明,——长孙无忌 登封日观禅云亭,——房玄龄

太常具礼方告成。

——萧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两仪殿赋柏梁体》 李世民

绝域降附天下平,
李世民八表无事悦圣情。
淮安王云披雾敛天地明,
长孙无忌登封日观禅云亭,
房玄龄太常具礼方告成。
萧瑀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边陲地区,百姓归附,天下平定,李世民心中无忧,欢悦着圣明的情怀。淮安王如同云雾散去,天地变得明亮;长孙无忌在封地上登高,仰望日观和禅云亭;房玄龄身为太常,礼仪周全,事情得以圆满完成。萧瑀。

注释

  • 绝域:指偏远的边陲地区。
  • 降附:归附、投降。
  • 八表:形容广阔的范围,意指各地。
  • 无忌:无所顾忌,心中坦荡。
  • 长孙无忌:唐代重要政治家,李世民的亲戚。
  • 日观:日头的观景,象征光明和希望。
  • 太常:古代掌管礼仪的官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即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开创了贞观之治。李世民以其雄才大略和宽容大度而闻名,常被后世赞颂。

创作背景

《两仪殿赋柏梁体》写于李世民统一天下之际,表现了他对国家安定、人民归顺的欣慰与自豪。此诗反映了盛唐时期的政治稳定与文化自信。

诗歌鉴赏

这首诗承载着李世民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感慨与对明君形象的自我塑造。诗中通过对四位重要人物的描写,展示了朝廷的和谐与繁荣。李世民以“绝域降附”开头,传达了他对边疆安定的重视,之后提到了自己心中无忧的“圣情”,体现了他作为统治者的自信和责任感。

“淮安王云披雾”一句,借用自然景象比喻国家的复兴与光明前景,展现了李世民的英明决策与宽厚胸怀;而“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出现,更是强化了朝廷的团结与合作,展示了朝中人才济济、各司其职的良好局面。

整首诗不仅仅是在颂扬个人的成就,更多的是在传递一种国家治理的理念,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盛唐时期的繁荣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绝域降附天下平:描绘国土由乱至治的过程,表现了统治者的胸怀。
  • 李世民八表无事悦圣情:传达了李世民的愉悦心情,反映出他对国事的满意。
  • 淮安王云披雾敛天地明:以自然现象象征国家的兴旺与光明。
  • 长孙无忌登封日观禅云亭:表现出长孙无忌的地位与责任。
  • 房玄龄太常具礼方告成:强调礼仪的重要性,体现了政务的圆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国家安定相联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使得语言更加工整,富有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歌颂李世民的统治成就和国家的繁荣,寄托了对明天美好未来的期望与信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绝域:象征国家边疆的安定与和平。
  • 云雾:比喻国家政治的复杂与变幻,最终趋向明朗。
  • 日观:象征明亮的未来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世民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2. “绝域降附”中的“绝域”指的是? A. 中央地区
    B. 边陲地区
    C. 海洋
    D. 山脉

  3. 诗中提到的“淮安王”是谁的别称? A. 李世民
    B. 长孙无忌
    C. 房玄龄
    D. 萧瑀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美。
  • 《登高》:王之涣的名作,展现了壮丽山河与人生感慨。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两仪殿赋柏梁体》都表现了对国家与个人情感的思考,但前者更多的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后者则是对国家治理成就的颂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世民及其时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