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中晚思》
时间: 2025-02-04 13:27: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庵中晚思
小庵摩腹独彷徉,
俗事纷纷有底忙?
云影忽生鸦蔽日,
雨声不断叶飞霜。
经纶正复惭伊传,
杂驳犹能陋汉唐。
卷尽残书窗已晚,
笑呼童子换炉香。
白话文翻译
在小庵里我独自徘徊,
世俗的事纷纷扰扰到底为何忙?
云影忽然出现,乌鸦遮住了阳光,
雨声不断,叶子在霜中飘飞。
对经文的研究,我感到惭愧,
杂乱的文辞还能比得上汉唐的风采吗?
卷尽了残书,窗外已是傍晚,
我笑着叫童子来换炉香。
注释
- 摩腹:抚摸肚子,表示思考或冥想。
- 彷徉:徘徊,游荡。
- 俗事:世俗的事情。
- 云影:云的影子,暗示天气变化。
- 鸦蔽日:乌鸦遮住阳光,象征阴暗和烦恼。
- 经纶:指治国或文治的才能。
- 陋汉唐:陋,指低劣、不堪;汉唐是古代中国最辉煌的朝代之一。
- 卷尽残书:卷起书本,表示学习或阅读已完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撰写了大量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内容多涉及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
创作背景
《庵中晚思》作于陆游晚年,他在小庵中独自思考,感受到世俗烦扰与个人理想的冲突。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当下的无奈。
诗歌鉴赏
《庵中晚思》是一首充满哲理思考的诗。陆游在小庵中独自徘徊,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表现出内心的宁静与焦虑的矛盾。诗的开头以“摩腹独彷徉”引入,描绘了他在幽静的环境中思考的状态,随后转向对世俗忙碌的反思,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困惑。接下来,诗人通过“云影忽生鸦蔽日”展现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交织,暗示着他对人生的沉思和对光明希望的渴望。
在后半部分,陆游以“经纶正复惭伊传”表达对自身才华的自省,感到惭愧于无法与汉唐的辉煌相提并论,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对历史的敬仰。最后一句“笑呼童子换炉香”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尽管内心有诸多思考,但仍能笑对生活,体现了一种洒脱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庵摩腹独彷徉:在小庵中独自思考,表现出孤独与沉思的状态。
- 俗事纷纷有底忙?:反问世俗的繁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体现出对生活的疑惑。
- 云影忽生鸦蔽日: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互交融,暗示不安与困惑。
- 雨声不断叶飞霜:雨声和霜叶的意象交织,营造出寒冷的氛围,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 经纶正复惭伊传:自省自己在文学和治国方面的不足,流露出自卑情绪。
- 杂驳犹能陋汉唐:对比汉唐的文化辉煌,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敬仰。
- 卷尽残书窗已晚:阅读到深夜,表现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 笑呼童子换炉香:尽管有诸多思考,仍能以乐观态度面对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云影”和“鸦蔽日”比喻烦恼与困扰。
- 对仗:如“经纶正复惭伊传,杂驳犹能陋汉唐”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世界,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既有对世俗繁忙的质疑,也有对自我的反省与对历史的敬仰。最终,诗人以一种淡然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琐碎,展现出一种哲学思考的深度和人生态度的成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庵:象征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 云影:代表不安与困扰。
- 鸦:象征阴暗、烦恼的情感。
- 雨声:自然界的声音,暗示内心的纷扰。
- 残书:代表知识与文化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云影忽生鸦蔽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焦虑
- C. 平静
-
填空题:诗人通过“笑呼童子换炉香”表现了他对生活的__态度。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陋汉唐”是对汉唐文化的赞美。 (对/错)
答案
- B
- 乐观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 《登高》(杜甫):对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李白:两位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方面有共通之处,但陆游更倾向于反思历史与现实,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